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中国记忆 > 国家记忆 >
师政委吴成德:志愿军中职务最高的被俘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3)
上午9时左右,当熟悉吴成德的中方人员[RenYuan]再次见到他的时候,都几乎认不出他了,仅仅几个月的战俘[ZhanFu]营生活,就将吴成德折磨得骨瘦如柴,原来体重130多斤,现在只剩下了90多斤,身体十分虚弱。
回到“三八”线以北,就像回到了家。吴成德和一些身体虚弱的人立即被送往位于开城的志愿军[ZhiYuanJun]医院作全面检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的李克农和中方首席政治谈判代表黄华等同志,亲切地接见了吴成德等最后一批遣返归来人员[RenYuan],向他们[TaMen]表示了慰问与祝贺。
领导上的关怀和组织上的爱护,使这些在肉体和精神上备受折磨的男儿们禁不住泪如泉涌,百感交集。对于他们[TaMen]而言,虽然经受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但如今终于回来了,所经历的一切也就变得无足轻重。
多舛的命运与宁静的晚年
“呜——”随着火车汽笛的长鸣,吴成德和其他一些被遣返的人员[RenYuan],沿着两年前出国走过的路线又返回了祖国。
列车驶过丹东,到达沈阳,他们[TaMen]被安排住进了东北军区招待所。几天后,他们[TaMen]被送往设在辽宁昌图的“被俘[BeiFu]归来人员[RenYuan]管理处”。有人告诉他们[TaMen],他们[TaMen]将在这里休养一段时间,治疗所受的创伤,康复身心。同时也通过学习,了解两年多来祖国的巨大变化,以便跟上迅速发展的形势。
“归管处”的工作人员[RenYuan]传达了中央对待战俘[ZhanFu]的“二十字方针”:热情关怀,耐心教育,严格审查,慎重处理,妥善安排。
在那个思想狂热激进的年代里,许多人对战俘[ZhanFu]存在着偏激的认识,在他们[TaMen]头脑里,“战俘[ZhanFu]”这个词与“叛徒”、“特务”之类的名词没有太大的区别。
“归管处”工作人员[RenYuan]宣布,学习阶段的目的是:自我交代,互相帮助。“交代”这个词使许多归来人员[RenYuan]感到刺耳。不过他们[TaMen]很快便明白了“归管处”的观点,即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被俘[BeiFu]本身就是怕死,就是可耻的。不然的话,为什么不和敌人[DiRen]拼命或自尽?一个[YiGe]怕死被俘[BeiFu]的人,在战俘[ZhanFu]营怎么能和敌人[DiRen]做坚决的斗争呢?即使有些斗争,也仅是迫不得已的反抗;由于曾经被敌人[DiRen]俘虏过、教育过,因此他们[TaMen]很可能“已经变质了”。功是功,过是过,功过不能相抵......
这使许多归来人员[RenYuan]迷惑不解。他们[TaMen]当初为了国家,义无返顾地去了朝鲜战场,在战斗中不怕流血牺牲,最终由于战场上的种种无法抗拒的因素,而成为战俘[ZhanFu]。在战俘[ZhanFu]营里,许多人仍然经受住了种种诱惑或是其它严峻的考验,表现出了一个[YiGe]中华男儿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归来人员[RenYuan]刻骨铭心地记得,在美方和韩方进行“甄别遣返”的时候,为了向世人宣布“自由世界”的胜利,勾结台湾当局,胁迫所有的志愿军[ZhiYuanJun]战俘[ZhanFu]拒绝遣返而去台湾,并允诺,如果他们[TaMen]去台湾或者西方世界,将会获得永久的荣华富贵。为了断绝他们[TaMen]返回大陆的退路,美韩方面还强迫他们[TaMen]书写反共言论,在身上刺字。在这个严峻的考验面前,绝大部分人表现出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有的人为此惨遭迫害,甚至献出了生命。虽然在被遣返回国的6400名战俘[ZhanFu]中,确有极少数人被迫进行过反共宣传,但那又有多少是出自于真心的呢?志愿军[ZhiYuanJun]官兵是人不是神,如果不顾一切地要求他们[TaMen]“铁板一块”,那是不客观的。如今在历尽千难万险之后回国了,他们[TaMen]在战场上和战俘[ZhanFu]营里所付出的一切,却不能得到人们的理解,这不能不令他们[TaMen]感到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