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中国记忆 > 国家记忆 >
毛泽东的灵车如何制造:出厂后一路哭声相送--中国年鉴
本文摘自《文史博览》2008年第6期,作者:王祖远,原题:《毛泽东[MaoZeDong]灵车制造[ZhiZao]经过》
1976年9月9日凌晨,对当时的湖南韶山滴水洞管理员廖时禹来说,有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9月8日上午,他们接到通知,说湖南省委第二书记张平化晚上要来检查接待毛泽东[MaoZeDong]回家乡休养的准备工作[GongZuo],但是,在深夜快12点的时候,他又接到一个[YiGe]电话,说张平化不来了。难道毛泽东[MaoZeDong]不回来了?廖时禹心里直犯嘀咕。
事实上,在廖时禹放下电话不久,远在北京的毛泽东[MaoZeDong]的生命便已走到了尽头。病重期间,像普通人那样的乡愁情思,促使他向中央提出回韶山滴水洞,中央也通知了湖南做好接待准备工作[GongZuo]。可惜,这个最后的愿望没有能够实现。
在9月9日零时10分逝世前的24小时里,毛泽东[MaoZeDong]是怎样度过的呢?
从9月8日零时起,便开始腹部人工辅助呼吸,血压高压到180,低压到80。
11点左右,心律失常。
下午4点,插上鼻咽管。
晚上8点半,神志模糊。就是在上下肢插着输液管,胸部安有心电监护导线,鼻子插着鼻食管的情况下,毛泽东[MaoZeDong]这一天看文件、看书11次,加起来有两小时50分钟,平均每次不到16分钟,文件和书是由别人用手托着看的。
同书和文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毛泽东[MaoZeDong],最后一次阅读,是9月8日下午4点37分。
7个多小时后,刚刚跨进9月9日的门槛,他的心脏便停止了跳动。
一代伟人,也是旷古奇人的生命,便定格在了这一天。
1976年以前,中央级的领导人逝世后,没有专用的灵车。大多是用大“解放”车拉着灵柩,上面松枝铺盖、缀以白花,车头上立着遗像。
那时,在北京南二环右安门桥头有一家“汽车修理四厂”,虽然挂着“修理”的牌子,其实是在全国颇有名气的客车制造[ZhiZao]厂。大约在1975年冬天,汽修四厂接到一项紧急的政治任务——限在两个星期的时间里,制造[ZhiZao]出一辆“后开门”、车厢[CheXiang]里带滑轨、驾驶室和车厢[CheXiang]分割开的“640型单机客车”。原来,这辆“客车”就是专为周恩来准备的。那个时候,周总理因病重,不能接见外宾已经很久了。
接到任务后,工人[GongRen]们虽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但任务紧迫,还是赶紧加班加点,研制起新车来。没多久,一种新产品——外观高高大大、四四方方,宽大的前挡风玻璃特别气派的“640型单机客车”就问世了。这种新车的问世,完全取代了以前北京马路上也是该厂生产的“五七型”(1957年定型制造[ZhiZao])公共汽车,是一种脱离外国图纸完全由中国工人[GongRen]自行设计、自行制造[ZhiZao]的“争气车”。而在此之前,“五七型”公共汽车是仿捷克的“司柯达”制造[ZhiZao]的,车身浑圆、玻璃窗很小,车体是大红色。
1976年1月8日,总理逝世的噩耗传来,汽修四厂的干部工人[GongRen]们亲眼看着自己打造的“640型单机客车”载着伟人缓缓驶向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这才知道生产这种客车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