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中国记忆 > 国家记忆 >
文革高考荒唐事 73年炮制“白卷英雄”始末--中国年鉴网
摘要:1973年的“高考[GaoKao]”,是“文革”十年动乱中唯一的一次。这次考试中,“白卷[BaiJuan]英雄[YingXiong]”张铁[ZhangTie]生的出现影响了当年大学[DaXue]招生的路线,导致学生考分越高越是没有学校敢要,被录取者多是成绩平平甚或中下者。无数知识青年的“大学[DaXue]梦”在瞬间变得支离破碎,一切又跌入阶级斗争的深渊……
文 | 张淑燕
每年初夏的“高考[GaoKao]”,它绝非某一个高中毕业生入学考试那么简单,背后牵涉的是他一生的前程和整个家族的期待。在“高考[GaoKao]指挥棒”的挥舞下,我们现代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ZhiDu]本不完善,而如果把高考[GaoKao]换成在一个非以成绩、而是靠出身的年代,它就会演绎出更多荒唐、离奇的故事。于是,出现了1973年“白卷[BaiJuan]英雄[YingXiong]”张铁[ZhangTie]生……
一年一度的高考[GaoKao]如期而至。回顾中国高考[GaoKao]制度[ZhiDu]起起落落、风风雨雨中走过的六十年,它总在扮演着决定个人和时代命运的角色。
1973年的“高考[GaoKao]”,是“文革”十年动乱中唯一的一次。这次考试中,“白卷[BaiJuan]英雄[YingXiong]”张铁[ZhangTie]生的出现影响了当年大学[DaXue]招生的路线,导致学生考分越高越是没有学校敢要,被录取者多是成绩平平甚或中下者。无数知识青年的“大学[DaXue]梦”在瞬间变得支离破碎,一切又跌入阶级斗争的深渊……
“白卷[BaiJuan]英雄[YingXiong]”诞生前
如果没有1973年的高考[GaoKao],就不可能出现“白卷[BaiJuan]英雄[YingXiong]”,张铁[ZhangTie]生也只是辽宁省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第四生产队的一个普通插队青年。而他参加的“高考[GaoKao]”,实际还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高考[GaoKao]。
1966年6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高等教育[JiaoYu]部党委《关于改进1966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请示报告》后,北京女一中高三(4)班和四中高三(5)班学生写信给党中央和毛主席,状告当时的高考[GaoKao]制度[ZhiDu]使得许多青年为考大学[DaXue]而钻书堆,不问政治,“走白专道路”;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分数挂帅,将大量优秀工农和革命[GeMing]干部的子女拒之门外,要求“立即废除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ZhiDu]”!
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把当年的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推迟半年进行。18日的《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彻底搞好文化革命[GeMing]彻底改革教育[JiaoYu]制度[ZhiDu]》,文章说,旧的招生考试制度[ZhiDu]已成为革命[GeMing]运动的绊脚石,所以“不仅招生制度[ZhiDu]要改革,学制、考试制度[ZhiDu]、升留级制度[ZhiDu]等等也要改革,教育[JiaoYu]内容也要改革……初小可以学些毛主席语录,高小可以学更多的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等文章。中学可以学《毛泽东著作选读》和有关文章。大学[DaXue]可以学《毛泽东选集》。”
全国所有高等院校在1966年停止招生,高考[GaoKao]被废除。一时间,正常的教学与管理根本无法进行,教育[JiaoYu]秩序空前混乱,“教育[JiaoYu]革命[GeMing]”愈演愈烈。直到1968年7月21日,毛泽东对《人民日报》文章《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作出批注:“大学[DaXue]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DaXue]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JiaoYu]要革命[GeMing],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 据此,七·二一大学[DaXue]遍地开花,开始了工农兵学员的招收。
由于不重视文化知识,很多学生入校后又忙于阶级斗争,“上大学[DaXue]、管大学[DaXue]和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DaXue]”,所以许多大学[DaXue]毕业生还达不到中专文化水平,最简单的算术题1/2加1/2竟然算出结果是2/4!对这些“又红又专”的工农兵学员,老师们也不敢多加指教,他们随时都可能被扣上“修正主义”、走“白专道路”的帽子。
1973年邓小平复出,在他主持下,国务院批转了《关于高等学校1973年招生工作的意见》,对两年前开始实行的采取推荐和选拔工农兵上大学[DaXue]的规定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文化考试”的内容,试图恢复用知识选拔人才的制度[ZhiDu]。这一年,高等学校招生除需经过评议推荐及审查、复查外,还要进行语文、数学、理化三科的书面文化考查,地、市命题,县(市)主持,采取开卷形式。
尽管这次招生对象还只限于“知青”、“青年农民”、“解放军”等在“三大革命[GeMing]运动”中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工农兵”,但这对当时农村的知识青年来说,已是个天大的喜讯:终于可以凭借知识上大学[DaXue]了!无数曾因“家庭出身”或“政治表现”等问题而与大学[DaXue]无缘的知识青年踌躇满志,奔走相告。学校教育[JiaoYu]秩序大大转好,学生开始发奋读书,叫嚣一时的“读书无用论”顿时失去了大半江山。
张铁[ZhangTie]生交的不是“白卷[BaiJuan]”
1968年10月,张铁[ZhangTie]生从兴城县初中毕业后,来到本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插队落户。凭借一向突出的表现,张铁[ZhangTie]生当上了生产队小队长,也赢得了1973年这次参加大学[DaXue]招生文化考试的机会。然而,在最后一场理化考试中,整张试卷题他只会做3道小题,其余一片空白。成绩一公布:语文38分,数学61分,理化6分。虽然成绩比较差,但足以说明他当时并未交白卷[BaiJuan]。
同样参加过那次考试的,还有著名历史学家沈志华。当年报考清华大学[DaXue]的他,在那次考试中数学拿了满分100,其它科目成绩也都相当不错,在他所属的京津唐考试片区排名第一。清华大学[DaXue]还专门派教师到工厂找沈志华谈话。“那会儿我就觉得这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沈志华说,结果“白卷[BaiJuan]英雄[YingXiong]”张铁[ZhangTie]生使择优录取的规则倒了个个儿,“考得最差的被录取了!”沈志华一把火把曾做过的数理化习题本全烧了,决定改学文科,想搞清楚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
当然不是低分,让张铁[ZhangTie]生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真正原因在于他在理化试卷背面写“给尊敬的领导的一封信”。信中,张铁[ZhangTie]生诉说了“受到自己为贫下中农事业的事业心和自己自我革命[GeMing]的良心的谴责”,“不忍心放弃生产”而复习,虽然考得不大好,但他“没有为此而耽误集体的工作”,可以“自我安慰”;他坦白说,“对于那些多年来不务正业、逍遥浪荡的书呆子们,我是不服气的”;“我的政治面貌和家庭社会关系(清白如洗),自我表现胜似黄牛”,所以 “希望各级领导在这次入考学生之中,能对我这个小队长加以考虑为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