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中国记忆 > 国家记忆 >
张学良谈中东路事件:跟俄国人打是自不量力--国家史册
摘要:“从张学良一生所经历的事情来看,西安事变当然是排第一位的。除此之外,张学良对国家命运影响最大的,就是中东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左双文教授告诉早报记者,“从这几个事情的影响来看,可能中东路事件的影响,比‘九一八’事件的还要大。”
图为黑瞎子岛湿地风光。(图片来源:中新网)
“我跟俄国人打仗,是很自不量力呀”,1990年春天,年迈的张学良在向唐德刚口述历史时回忆道。他说的那一仗,发生在1929年,东北军的溃败导致中国最东端的黑瞎子岛被苏联军队占领,史称“中东路事件”。
“从张学良一生所经历的事情来看,西安事变当然是排第一位的。除此之外,张学良对国家命运影响最大的,就是中东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左双文教授告诉早报记者,“从这几个事情的影响来看,可能中东路事件的影响,比‘九一八’事件的还要大。”
中东路事件是“改旗易帜”后的张学良所经历的第一次惨痛失败。中国军人死伤及被俘人员9000余名。苏军阵亡143人,失踪4人,受伤665人。这也是中苏之间最大的一次军事冲突。
在《困境中的突围——重大突发事件与国民政府的对策》一书中,左双文指出,中东路事件严重挫伤东北军的士气和形象,挑起了中俄一个重大的边界矛盾。
渊源
铁路被占成“报仇”良机
那一年,张学良29岁。既是盘踞东北的一方枭雄,又成就了易帜大业,颇受各方瞩目,这个“封疆大吏”正雄心勃勃大展宏图。他后来在“口述”中回忆说,自己当时“很想施展一下子”。
中东铁路成了张学良“施展”的由头。
这道呈T形纵横交错的铁轨,本是沙俄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在中国攫取的一项特权, 也是日后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的对象。十月革命后, 苏俄虽同意将其从中国夺得的一切“都无偿地永久归还中国”,但在中东路问题上却言语模糊。
年轻的“东北王”早想寻找一个“对俄国过去在满洲的不义行径报仇的机会”,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国内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声浪迭起,于是收回中东路权,成了张学良的首要目标。
“当时蒋介石、张学良有一个错觉,认为日本的威胁不是很大,中日之间的矛盾已经有所缓和,可以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左双文解释说,这也是张学良选择苏联而不是同样屡犯东北的日本成为“开刀”对象的原因之一。
更令张学良恼火的是,苏联对东北利益的控制占据优势,这是他最难容忍的一点。“深远一点的原因是,中东铁路共管的话,双方利益要均衡才能有合作,中国如果没有得到应得利益,肯定会不满。”左双文说,“在针对不满的解决方式上,张学良采取了强硬的态度。”
1929年5月,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一群身穿制服的军人突然闯入,搜查建筑并带走了39名苏方人员及一批重要文件。原来在张学良的授意下,当时的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张景惠以反共为名,挑起了“反苏反共”活动。这也成为中东路事件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