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中国记忆 > 国家记忆 >
影像1911: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奇观?--国家年鉴(3)
“为什么中国处境尴尬时留下的影像,就是西方人戴着‘有色眼镜’拍摄的,而后来我们重新掌握主动权时邀请人家过来拍的东西,又认定为客观真实呢?”刘香成反问道,“这是自相矛盾的。”
他提到的后来关注中国的摄影师,是我们更为熟知的三位法国人:亨利·卡蒂尔·布列松(1908~2004年),1949年,他分别在国民党统治大陆最后的6个月和共产党取得政权后的6个月内,拍摄了大量照片,为自己赢得世界声誉,1954年斯大林逝世后,又成为第一位被允许进入苏联的西方摄影记者。
马克·吕布(1923年~),自1957年起,他多次访问大陆,是那个年代得以进入中国内地的极少数欧洲摄影师之一,拍摄了包括周恩来工作照在内的一系列历史性图片。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1912~2007年),1972年应中国政府之邀来华拍摄纪录片《中国》,影片拍成后却被东道主以“内容反华”为由严厉谴责,32年后才得以在它所关注的这片土地上第一次放映,如今连中国官方也默认,它是文革后期中国社会一份客观而真实的记录。
在刘香成看来,问题不在于照片是谁拍的,而在于拍摄者接近真相的能力和眼光,无论如何,那些照片里的人和事,都应是中国人共同记忆的一部分,总是固守着一副受害者的心态拒绝承认,实在于事无补。
“梳理‘命运三部曲’,让我看到中国的潜力和可能性”
2001年7月13日深夜,刘香成夫妇站在北京贵宾楼饭店阳台上,不远处的天安门广场锣鼓喧天。那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北京二次申奥成功了,很短时间内成千上万人涌到世界最大的广场里来。面对眼前震撼的一幕,《中国,一个国家的肖像》的最初构想突然在他心中浮现。
中国近现代有太多的历史事件发生在这个地方,到2008年奥运会举行的时候,全中国老中青三代会有很多人涌到这儿来,国际上也将有成千上万人踏足中国,这些人里面有百分之几真正知道新中国60年来走过的这条路?特别是“80后”、“90后”的中国人会知道吗?
刘香成的答案是:“他们不知道”。
在他所能读到的无论中外反映报道这60年的书里,都找不到他所认识的中国,这让刘香成萌生冲动:好,我来编一本!
他花费四年时间跑遍中国,会见了众多摄影师,请他们提供珍藏的私人照片。当这本汇集了88位中国当代杰出摄影师作品的书编完后,刘香成交给国际知名的塔森出版社(taschen),后者当即同意出版。
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前,《中国,一个国家的肖像》(副题为“中国人眼中的中国”)在全球以6种语言同步出版,创纪录地发行超过20万册,英国的《星期日泰晤士报》将其选为年度最佳摄影画册。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则引用刘自己的话说,这是一本“当代中国的视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