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古代文明 >

春秋时期的社会舆论监督--中国年鉴

  

  春秋时期(公元前[GongYuanQian]722-前481年),齐、晋、楚、秦、吴、越六个大国互相争锋,攻城略地,此消彼长。夹在大国之间的一百多个二三等小国,又怕得罪这个大国,又怕得罪那个大国,成天惴惴不安。

  子产就出生在一个小国——夹在晋国和楚国之间的郑国。郑国一直是晋国和楚国拉锯争夺的对象。

  公元前[GongYuanQian]565年,郑国的司马(军队统帅)子国率领军队进犯楚国的附庸小国蔡国,获得大胜,把蔡国军队的主帅也俘虏了。

  郑国人非常高兴,张灯结彩,大肆庆祝。子国更是居功自傲,忘乎一切。这时,有一个人提醒子国:不要高兴得太早了。

  这个提醒者,就是子国的儿子,年仅十七八岁的子产(名公孙侨,字子产。约公元前[GongYuanQian]583-前522年)。

  子产对他爸爸说:“我们[WoMen]郑国是个小国,国家[GuoJia]的内政一团乱麻,没有搞好,却热衷于讨伐别的国家[GuoJia],抢立战功,恐怕要带来灾祸。如果楚国人为蔡国报仇打我们[WoMen],我们[WoMen]能够不顺从楚国吗?假如我们[WoMen]顺从了楚国,晋国肯定不高兴,也会发兵来打我们[WoMen]。楚国、晋国交替发兵来打我们[WoMen],我们[WoMen]还有好日子过吗?”

  一席话,把热昏了头的子国噎在那里。可是,堂堂军队统帅哪能在孩子面前丢了面子?子国说不出理,只得摆架子训斥:“国家[GuoJia]大事,有正卿(最高爵位,执政长官)子驷先生做主,哪能听你这小孩子的?小孩子胡说,要砍头的!”

  子驷当然和子国是一头的,但他们的好梦不长。

  第二年,即公元前[GongYuanQian]564年,楚国晋国及其他诸侯小国都找理由攻打郑国。郑国只得分别向两大国讨饶求和,吃了不少亏。

  更糟糕的还在后头。由于子驷在分配土地、战车等国家[GuoJia]资源时有偏有向,得罪了国内五个大族,国内政治力量分裂了。结果五大族的头头在公元前[GongYuanQian]563年铤而走险,纠集起来发动叛乱,冲入朝廷,杀死了子驷和子国等大臣,只有担任司寇(司法部长)的子孔事先听到风声逃走。郑国出现巨大的政治危机。

  郑国的大事都被年幼的子产言中了。

  子驷的儿子子西听到噩耗,带着少数人冒冒失失地闯出家门,收敛了父亲尸体就去追赶叛军。叛军已然挟持着郑国国君跑到北宫死守。子西见状,又折回家中调兵。但是,出了这么大的乱子,家中的臣属、武士和奴婢见势不妙,已经逃走大半,兵也调不成了,子西无奈,只得叹息。

  子产却临危不乱。他在家中,先派人把守好大门,再聚齐了家臣属吏和武士,指挥他们封闭府库,布置防守,然后率领17辆战车列队出发,收敛了父亲尸体,就去攻打叛军。别的贵族这时也闻风出动支援,很快就把叛军全部消灭。

  这之后,子产又历经几番大难,终于在公元前[GongYuanQian]543年上台执政。这时他40岁左右。

  “铸刑鼎”

  子产改革[GaiGe]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是公元前[GongYuanQian]536年的“铸刑鼎”——把惩治犯罪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全国老百姓公布。这是中国政治史、法制史的一件大事。

  这在当时可是了不得的举措。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中说,春秋时期,上层贵族社会[SheHui]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决不能让国人知道。这样,有利于贵族随意处置老百姓,增加专制的恐怖和神秘。这当然是一种古老专制时代的遗迹。

  子产决心打破这种蒙昧,他根据已有的刑法,加以修改,主持编订了三种刑法,并把刑法公诸于世,让老百姓明白法与非法的界限,知道犯了法会得到什么样的处罚,这无疑是进步的法制理念,当然也打击了贵族特权。子产这个做法,遭到很多贵族反对。

  晋国大臣叔向专门为此给子产写了一封措词严厉的信。信中说,本来民众怀着恐惧之心,不敢随便乱来。你把法律[FaLv]公布了,民众就会钻法律[FaLv]的空子,争相琢磨怎么做坏事而不至于被制裁,这样就不怕长官了,反而会导致犯法的事情越来越多,腐败贿赂到处泛滥,郑国也会因此而完蛋!

  子产给叔向回了一封信,顶着晋国压力说:“我为的是救世啊!”表示要坚定不移公布法律[FaLv]。结果呢?效果不错,社会[SheHui]治理透明度增加,大众欢迎,犯罪案件减少了。

  在潮流推动之下,晋国在子产“铸刑鼎”之后二十多年,也把刑法铸在鼎上,向社会[SheHui]公布了。

  可是孔子[KongZi]认为这样做不对。在晋国公布了法律[FaLv]之后,孔子[KongZi]说,晋国大概因此要灭亡了。人民知道了法律[FaLv],只看鼎上的条文,不看贵族脸色,还怎么显出贵族的尊贵?

  孔子[KongZi]一向最重视礼,不看重法律[FaLv],他甚至认为法律[FaLv]是有害处的。所以他对“铸刑鼎”如此猛贬,并不奇怪。孔子[KongZi]认为,如果用法律[FaLv]治理国家[GuoJia],那么人们就专注于法律[FaLv],只求免于犯罪,而失去内心的廉耻,这样的社会[SheHui]未免太不理想。应该做到的是天下为公,人人讲仁爱,家家睡觉不关门,根本就没有小偷盗贼才对。

  因此,孔子[KongZi]认为,在一个社会[SheHui]中,有事要闹到诉诸法律[FaLv]的地步,就不正常了,最理想的就是全社会[SheHui]没有一件诉讼发生。

  从这两次波折可以看出,在当时公布法律[FaLv],实在要面对巨大压力。

  周谷城的《中国政治史》一书不赞成叔向和孔子[KongZi]。他评论此事说:“反对自反对,批评自批评,而时代的迫切需要,终于把礼治演变而为法治。”虽然周谷城乐观了一点,但他高度肯定了子产的“铸刑鼎”。

  在现代社会[SheHui],大众见惯了公布的法令,以为从来如此,那就错了。这是子产冒了极大风险,带头开创的新制度。

   改革[GaiGe]使国家[GuoJia]安康发展

  子产知道,因循守旧的郑国,如果不经一番革新,万难应付危局。

  在改革[GaiGe]中,子产不回避争议,不压制争议,也不怕争议。他认为改革[GaiGe]就是要迎着争议往前走。比如他改革[GaiGe]军赋制度,增加税收,充实军饷,以增强郑国自卫能力,就遭到一些人咒骂。有人说:“子产的老爹就死在路上,他又要做蝎子尾巴了!”子产还主持全国农业普查,整顿三农。他采取的具体措施,一是厘清混乱的土地所有权状况,重新划分全国田地和沟渠。那些非法侵占的土地,或者充公,或者归还所有者。在这个过程中,子产承认了新起的土地所有者即新兴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权,并向他们征收赋税,以增加国防开支。二是把农民组织起来,若干家为一个互助单位合作生产,并共用一口井等等。这些措施也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造成麻烦。

  一时间,全国广为流传一个凶险的段子:

  取了我的田地重新划界,取了我的衣冠给藏起来,谁能够杀了子产?我一定跟他在一起!

  到这个地步,子产怎么办?他的回答是:不要紧,只要从长远来看对国家[GuoJia]有利,我死也得做。实行改革[GaiGe]不能中途退缩,坚持下去才能成功,我下决心不改变了!

  子产说得出做得到,如果行不通,他宁肯撒手,也不迷恋高位。有一回,郑国大夫丰卷为了祭祀要求进行狩猎,未得子产批准。丰卷大怒,立刻征调忠于他的势力有所动作。子产得知,为了避免国家[GuoJia]陷入分裂,马上辞职,并声明要离开郑国,以此表示他并非要通过排挤别人来为自己谋利。幸亏当时郑国最有实力的罕氏子皮经过考虑,表态支持子产,把丰卷驱逐,子产才复职。复职之后,子产却下令保存丰卷的田产,过了三年召丰卷回国,又把田产还给丰卷,连这三年的田地收入也交给丰卷。子产并没有因为丰卷企图造反而没收他的田产。这是子产的宽容,也是他得到郑国人心的关键因素之一。

  经过综合改革[GaiGe],过了三年,郑国人又唱道:

  我有子弟,子产给他们以教诲。我有田地,子产想办法让地里丰收。子产死了,谁来继承他的德政呢?

  郑国处于晋楚两大霸之间,不得不讲究外交。在这方面,子产不拘一格,大胆启用了一批才华之士。公孙挥熟悉外国情况,善于措辞;裨谌最富谋略,但要在野外才能思考;冯简子思维周密果断,最善决策;游吉是个大帅哥,举止温文善于交际。子产每逢遇到国际大事,先向公孙挥咨询情况,并请他起草文件和讲话,充分准备在各种场合的措辞;然后和裨谌一起找个郊区安静的地方住下来,仔细筹划;筹划所得的方案请冯简子做个决断;最后委托游吉执行。

  子产代表郑国参加国际会议,言辞慎重得体,既维护了郑国利益,又不轻易开罪别的国家[GuoJia],并且总能给自己留有余地。孔子[KongZi]曾称赞子产的外交,说子产的言论传播远近,无人不晓,这是因为子产经过充分的准备。

  子产在郑国执政并推行改革[GaiGe]二十多年(公元前[GongYuanQian]543-前522年),内政和外交都取得了很大成就。郑国在复杂艰难的情况下,保持了安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子产也是命蹇时乖的中国改革[GaiGe]家中少有的幸运者,他虽然也经历几番磨难,但直到公元前[GongYuanQian]522年他去世之际,还手握大权,并在临终之际将改革[GaiGe]大任委托给他的继任者,隆重有如国家[GuoJia]遗训。子产去世的消息传到鲁国,孔子[KongZi]含泪叹道:“子产啊,你是古之遗爱也!”子产不毁乡校颂

  如果说,以上强国富民的改革[GaiGe]措施在历朝历代并不鲜见的话,那么,作为改革[GaiGe]家的子产对中国历史独特的贡献,是他以罕见的魄力和胸怀,支持社会[SheHui]舆论[YuLun]监督,不干涉社会[SheHui]舆论[YuLun]对朝廷的批评。在野蛮残暴的春秋时期,仅此一例,千古流芳。

  郑国人有个习惯,父老乡亲们常常到乡镇里的学校扎堆聊天,议论国家[GuoJia]大事。这就好像北京“的哥”开车时喜欢和乘客议论国家[GuoJia]大事一样。北京“的哥”是在小车里议论,范围很小。郑国很多人聚在学校里议论,影响就大了。这些郑国父老议论什么呢?《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说:“以论执政”,就是议论国家[GuoJia]大事。当然,有赞扬有批评。

  在春秋时期的国情条件下,子产此举引来的争议可想而知。《左传》记载,有个叫然明的官员听到乡校里的批评意见,很是恼怒,就向子产提出建议说:把乡校封闭或是毁了吧,怎么样?

  为什么然明向子产提出这样的建议呢?然明知道,子产曾说过,只有德高望重的圣人执政,才能靠宽容服人,其次的角色则应实行猛政。因为火性猛烈,人见了害怕,所以很少有烧死的;而水性懦弱,人喜欢玩水,好多人因此淹死。然明觉得子产既然要实行猛政,对于反对自己的人,当然不会客气。

  子产的回答却大出然明意外。子产说:“为什么?老百姓早晚到那里逛逛,谈谈国家[GuoJia]大事的长短,这是他们关心国家[GuoJia]啊。他们称赞的事情,我就实行;他们恼火的事情,我就改一下。他们实际上是我的老师,怎么能毁掉呢?我听说,真心钟爱自己的人民,就可以减少怨恨,没听说靠强硬手段威吓可以防止怨恨的。毁掉乡校,当然能把批评的声音堵住,可是你想过没有,民怨像大河一样,修筑堤坝可以阻挡一阵,一旦决口,不知要伤害多少人,那时候抢救也来不及了。不如开出一些小渠道,因势利导。我的意思是说,把乡校里的议论当作药来吃吧。”

  然明佩服得五体投地:“我现在才认识到您是能做大事的人,像我这样的小人实在没出息。要是照您的办法搞下去,郑国就有了依靠了!”

  既实行猛政,又容纳人们的反对,这看似对立的宽严两个方面,在子产那里统一起来了。子产在春秋时期首创了多元局面。

  这件事,孔子[KongZi]倒非常赞成。比子产小三十岁左右的孔子[KongZi]在鲁国听说子产不毁乡校,极力称赞说:“从这一点来看,如果有人说子产不仁,我是不会相信的!”孔子[KongZi]这样称赞子产,说明儒家有赞成舆论[YuLun]监督的一面。孔子[KongZi]虽然轻视法律[FaLv],可他是主张仁爱百姓的,因此赞成让老百姓说话。

  在中国传统社会[SheHui]的历史上,面对诸多君主闭目塞听的弊政,子产不毁乡校成了人们往复谈论的政治文明的著名案例。唐代韩愈狂妄自大,很少说人家好话。比如他的朋友刘禹锡、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韩愈就口出恶言,咒骂刘、柳是“小人”,刻薄之极。可韩愈在《左传》中读了子产的事迹,心向往之,特地写了一篇名文《子产不毁乡校颂》。

  大概韩愈被感动得可以,这位以卫道著名的老古板,下笔竟如梁启超一般情溢笔端:

  我好思念子产啊!要知道,舆论[YuLun]是很难用势力彻底禁止的。堵住人的嘴,听不到批评,就很难检点自己的过失,这不就好像变聋了一样吗?执政地位也就危险了。子产不毁乡校,郑国的政治就理顺了。想当初,周厉王暴虐无道,国人咒骂他,他就派手下人把说话的人杀掉,结果怎么样呢?民众起来反抗,把他放逐出去了。可惜呀子产,生不逢时,只能把他的良政在郑国这样一个小国里推行。假如把子产的施政理念推广到全天下,那该多好!像子产这样贤明的大臣真是太少太少了。如今,谁能够继承并且光大子产的理念呢?我真是好思念古人哪!

  2006年末,笔者参加一个舆论[YuLun]监督座谈会。会上,一位大学教授发言说,他的苦恼是,舆论[YuLun]监督这个东西是舶来品,缺乏本土资源。面对我们[WoMen]的传统,提倡舆论[YuLun]监督,似乎不怎么理直气壮,缺乏说服力。

  谁说舆论[YuLun]监督只是西方的产物呢?子产的政绩,孔子[KongZi]的支持,韩愈的赞颂,充分说明舆论[YuLun]监督有着悠久的本土资源,这也是我们[WoMen]建设政治文明的重要资源。

  这是非凡的改革[GaiGe]家子产对中国政治发展做出的彪炳千秋的辉煌政绩。仅此一端,就值得写一篇大文章。

  (据2007年1月22日《经济观察报》)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