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古代文明 >
王安石变法的悲剧:“改革派”也被逼成“保守派”--中国年鉴网(3)
许多史书,都把王安石[WangAnShi]变法[BianFa]作为正面典型来歌颂,以为既为变法[BianFa],便是对传统机制的突破,必须嘉许,而不论实际结局如何。现在回溯千年探究,问题[WenTi]并不如此简单。怎么富国强兵,一向立意高远的王安石[WangAnShi]竟定位于“理财”二字,最后就是一个[YiGe]钱字。在一个[YiGe]自然经济的农耕社会,一定时期财富总额是一定的,不在民间就在官家。一个[YiGe]“理”字,便把老百姓的钱“理”进了“官家”的口袋。几乎每次廊庙相会,司马光、苏轼等人都诘难王安石[WangAnShi]这个问题[WenTi],王没法正面回答。但他有一套为变法[BianFa]立言的原则: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可守。
平心而论,王先生的“三不”信条确实是非常值得一书的,这是改革[GaiGe]家大无畏的斗争精神。但反过来看,改革[GaiGe]家非理性过头的激情也于此暴露无遗。说句唐突古人的话,就是光顾自己一逞政治[ZhengZhi]抱负,变法[BianFa]变得快活,便把百姓生存置于不顾。对于弱势群体的血和泪,王安石[WangAnShi]企图抱定“当世人不知我,后世人当谢我”的思想去硬生生克服它,可这又哪里克服得了呢?
政治[ZhengZhi]家是不会认错的。王安石[WangAnShi]主持的变法[BianFa],成了大宋政界围绕新法是“利民”还是“害民”展开争论而形成的最大的一场政治[ZhengZhi]斗争,政见不同的臣僚纷纷发表看法,难以骑墙。原来的中书和台谏班子,多数是变法[BianFa]的反对派,所以,王安石[WangAnShi]主持中央政局之后,对这些部门进行了大清洗,逐谏官,罢谏院,排中丞,罢中丞,贬御史,等等。《宋史·王安石[WangAnShi]传》就列举熙宁元年至四年被王安石[WangAnShi]罢免的19位台谏名单。并且,引进同党李定、薛昌朝、谢景温,等等,基本封杀了反对的声音。于是,轰轰烈烈的变法[BianFa]期间,或者是“台谏之臣,默默其位而不敢言事,至有规避百为,不敢居是职者”;或者是执政大臣“专用其亲爱之人”为台谏官;“或小有违忤,即加贬逐,以惩后来,必得佞谀之尤者,然后为之。”在这种功利目的前提下引进的台谏,往往多观言察色、见风使舵之辈,有的声嘶力竭为变法[BianFa]呐喊助威,好也好,不好也好;有的扛着一个[YiGe]拥护变法[BianFa]的大招牌,行灭杀政敌、搜刮民财之事,如“乌台诗案”中陷害苏轼的李定、舒?等。南宋章如愚在《山堂考索续集》谴责说:“安石作俑,始于箝天下之口。”
一方面是上层政场上的清洗,另一方面就是对下层百姓的言论封堵。为了防止百姓不满而讪谤帝国新法,熙宁五年春正月,朝廷下令在首都设置逻卒兵丁,对百姓实行“监谤”,不许乱讲新法如何。“深疾谏者,过于仇雠;严禁诽谤,甚于盗贼”,“潜遣巡卒,听市道之人谤议者,执而刑之。”
但捂住了别人的嘴巴,就能让变法[BianFa]自此完美起来,一马平川了?只不过是个自欺欺人的鸵鸟政策而已。再就历史流程的延展来看,此举也书写了以专制箝制言论的丑陋一页,其恶劣后果并不能因变法[BianFa]的“政治[ZhengZhi]上正确”而一笔勾销。
王安石[WangAnShi]的文学名篇如《游褒禅山记》、《读孟尝君传》,立意高远、险峭,足以显现一种特立独行的风格:立论很高,行别人所不敢之险。但这或许只对文学有意义。放在政治[ZhengZhi]上,老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就有问题[WenTi]。政治[ZhengZhi]主张再高,也不能漠视事实的掣肘。王安石[WangAnShi]作为大政治[ZhengZhi]家,似乎缺少原儒传承的“平民关怀”,只要自己政见得以实施,百姓苦难便可不以为然。用现在的话说,这是必须付出的“改革[GaiGe]成本”,弱势群体就铁定要为王先生震古烁今的变法[BianFa]做出牺牲。
一番变法[BianFa],国家财富堆积如山,为此宋神宗作四言诗:“五季失图,猃狁孔炽;艺祖造邦,思有惩艾。爰设内府,基以募士;曾孙保之,敢忘厥志?”8句32字,为新增32座国家财库之名。还不够,又添20座,建库封桩。
国家一时间富了起来,而老百姓的境况如何呢?还以王安石[WangAnShi]自豪的“摧兼并,济贫乏”的青苗法为例,本是为了免除农民[NongMin]在青黄不接时免受地主豪强的高利贷盘剥,改由政府向他们贷款[DaiKuan],每年两次,利息按二分计算,在夏、秋两季农作物收获时,再归还政府的一种充分考虑到农民[NongMin]利益的低息货款。而实际操作下来其实是个可怕的官家垄断的高利贷。陕西农民[NongMin]向官家借陈米一石,至还的时候是新的好小麦一石八斗七升五合,“所取利近一倍”,翻了个大跟头。“虽兼并之家乘饥馑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重”。弄得连“中户以下大抵乏食”。中等收入的家庭吃饭都成了问题[WenTi],更不用说绝大部分的贫民了。于是“妇子皇皇,如在汤火之中,号泣呼天,无复生望。”对于那52座财库的由来,司马光一语中的:“不取诸民,将焉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