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古代文明 >
中国历史上的流言之灾:乾隆曾发起全国性除妖运动--国家史册
延伸阅读:
·1950年谣言围攻新中国 镇反运动从肉体消灭造谣者
·由苏俄“共妻令”事件煽动的“共产共妻”谣言
本文摘自《瞭望东方周刊》
“没有什么能够伫立其间,以阻挡这种疯狂”
上周,中国多地经历了一场流言带来的短暂“盐荒”闹剧。
回溯历史,流言曾经造成严重的国家级事件。
1768年,正值康乾盛世顶峰,这年春天,江南发生了几起“叫魂”案。
江西小县德清,某人把仇家的姓名八字写在纸上请一个[YiGe]木匠用木桩打入水底而企图置仇家于死命。一些流浪汉偷剪别人的发梢或衣角,即做魇胜之用。这引起了乡民的恐慌,石匠、乞丐、游方僧等高度怀疑对象,或被扭送官府、或被扭打至死。
流言和恐慌传播的速度极快。6月,“叫魂”谣言已经越出长江扩散到了近千里外上游城市的汉阳府。至初秋蔓延到华北,再向西行进,于10月在陕西境内出现。在半年时间里,“叫魂”这个幽灵就盘桓在了大半个中国。
这个既无实际伤害,又无政治企图的流言,却触发了君主弘历的敏感神经,他一口咬定妖术背后存在政治风险,并一手策动了全国性的除妖运动。
3个月来,军机大臣们忠实地推动了对妖术的清剿。可是他们[TaMen]沮丧地发现,最后只剩下一大堆混淆不清的伪证,没有头绪的琐屑细节,以及许多不明不白毙命的囚犯。官僚[GuanLiao]集团开始怀疑妖党是否存在,军机处的介入,使得真相大白:“所谓的‘叫魂’妖术只是产生于无知又滋长于嫉恨的一个[YiGe]幽灵??至此,本书故事中最初出现的那些角色──既包括受害者也包括施害者──终于都如释重负地退出了历史的记录。”
故事讲完了,深思不能就此打住。美国汉学家孔飞力调度着卷帙浩繁的奏折、上谕、史料,条分缕析,织锦般还原了历史事件,并得出信息[XinXi]掌控与政治能力一致性的结论。这就是其口碑极高的著作《叫魂—— 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对信息[XinXi]匮乏与失真的补救
大清帝国的根基,原来脆弱得经受不起一缕“叫魂”的风。江西德清一句坊间流言,被逐级放大后,竟然搅动了一个[YiGe]庞大帝国的官场,各种行政常规,田赋、科举、河工、盐政、肃贪,都要为其让路,国家机器哗啦啦地开动起来,为其让路,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感受到了这股妖术气流带来的震动。
将这缕风逐级放大的信息[XinXi]流通道有两个:一是乾隆[QianLong]时期经济发达,民间因商业需要而建立的几乎覆盖全国的信息[XinXi]网络;二是清政府内部的通讯体系。
政府通讯体系所依存赖的组织,是典型的科层制。清朝基层的政权是州县,他们[TaMen]原则上是不能越级同皇帝[HuangDi]直接对话的,省级以上的督抚拥有这种权利,也有义务向皇帝[HuangDi]本身报告自己[ZiJi]负责的地方的情况。
按照制度设置,他们[TaMen]的折子先交到军机处(秘书机构),军机大臣们在对报告做了初步的判断后,把他们[TaMen]认为重要的报告交给皇帝[HuangDi],通常也附上自己[ZiJi]的处理意见,皇帝[HuangDi]往往也就根据折子处理意见做出批复。从这个过程来看,显然,皇帝[HuangDi]所能得到的,只是官僚[GuanLiao]希望他得到的信息[XinXi]。
乾隆[QianLong]很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ZiJi]在信息[XinXi]流通领域内的不利地位,并且采取了许多反措施来对付官僚[GuanLiao]们的颟顸甚至是有意的隐瞒。
皇帝[HuangDi]掌控信息[XinXi]的途径又在常规渠道之外开辟机要渠道,即皇帝[HuangDi]和各省长官之间的个人通讯热线。密折由具折人的私人仆从或驿吏秘密送到皇帝[HuangDi]御前,不经过中间官僚[GuanLiao]。上折人是皇帝[HuangDi]特许的部院大臣、封疆大吏和科道,后来放宽到道员以上。密折放在专用的折匣内,甚至加上西洋锁,钥匙皇帝[HuangDi]和具折人各一把,他人不得开阅。
各省的清剿奏章雪片般的飞抵乾隆[QianLong]的御前,在加上他的御批指示后又迅速回到奏报人手中,驿路梨花纷飞,一骑绝尘,一只沉甸甸的木匣,里面装着这个国家最高机密。
这种体制外或半体制外的制度,以自己[ZiJi]比较私人的方式直接获得信息[XinXi]或情报,从明朝开始实行内阁(即清之军机处)制度开始,便建立了起来。明朝更侧重于密探制度,即有名的东厂、西厂。清朝皇帝[HuangDi]努力建立与地方大员的类似私人性质的“恩情”关系,并鼓励他们[TaMen]直接上“密折”,力图避开制度获得更可信的信息[XinXi]。
一旦升为省级官僚[GuanLiao],便标志着他们[TaMen]同皇帝[HuangDi]之间建立起了一种以忠诚和依靠为特征的特殊关系。1768年中国的行省官僚[GuanLiao]是一个[YiGe]由63人组成的很小的精英圈子,弘历通过朱批奏折操纵和牵引他的精英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