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战斗之余不忘舆论包装:吴佩孚用通电打败对手--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核心提示:民国以来,还没有哪个北洋[BeiYang]将领能像他这样深孚民望呢。而且更令人称道的是,吴佩孚通电[TongDian]一出,其主张很快风行全国[QuanGuo]。这几起事件,又都因他的助推而朝着他呼吁的民意方向发展。这种情形经过报纸的鼓吹立马烘托出吴佩孚“政治明星”式的魅力与光芒。吴佩孚俨然成了这一时期名震全国[QuanGuo]的意见领袖。
本文摘自:《文史天地》2010年第11期 ,作者:侯吉永,原题:《吴佩孚得心应手的“通电[TongDian]”战》
通电[TongDian],在民国史上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政治手段。在重大的历史事件中,作为一种谋略手段,它被使用的频率之高,产生的影响之大,非一般公文所能比。它深入民国历史的肌体,以至有人说“不读通电[TongDian],则民国无史矣”。当时的通电[TongDian]类似现在的公开信,是某个政党、团体或者个人(多为政要)为了公开表达自己的主张而使用的公关方式。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为其他方式所不及,因而成了各路军阀政客在重大事件前面抢占舆论阵地和道德制高点最有效的途径。他们往往连发通电[TongDian],隔空对骂,不亦乐乎,甚至酿成几起波及全国[QuanGuo]的“电战”。其中最擅长运用通电[TongDian]、通电[TongDian]也写得最具特色的就是吴佩孚。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1918年吴佩孚第一次打通电[TongDian]战,就显示了他无与伦比的舆论操纵能力,运用之妙,如有神助。
1918年,北方的北洋[BeiYang]军执行段祺瑞内阁的“武力统一”政策,与西南[XiNan]的护法军打得不可开交。直系将领吴佩孚时任中央陆军第三师师长。他驱兵疾进三湘,过襄樊,克岳州,夺长沙,所向无敌,势如破竹,很快把整个湖南纳入北洋[BeiYang]军的麾下,牢牢掌握了南北[NanBei]战局的主动权。而湖南大败,则让西南[XiNan]护法军政府不战自乱,加之本身派系内讧,此时更显溃败之势,于是频频求和。可是就在段祺瑞翘首期待吴佩孚乘胜南指一举荡平两广时,吴佩孚突然罢战,与西南[XiNan]护法军签订了南北[NanBei]停战协定。
当时主战的段祺瑞正与主和的代总统[ZongTong]冯国璋斗法,已经占据上风。总统[ZongTong]大选在即,冯国璋自知当选无望,索性鱼死网破,誓不让一直觊觎总统[ZongTong]宝座的段祺瑞得逞。而段祺瑞急需吴佩孚的胜利来做斗法的筹码,于是加紧笼络吴佩孚,破格授其“孚威将军”头衔,颁发二等大绶宝光嘉禾章,还派心腹徐树铮带了巨款前去游说。
让段祺瑞始料不及的是,吴佩孚不仅不为所动,反于8月7日发表通电[TongDian](阳电),大肆抨击段内阁的武力统一乃是“亡国政策”,说兵连祸结大战经年致使“同种残杀,生灵涂炭”,指责段祺瑞“直视西南[XiNan]为敌国,竟以和议为逆谋”,“以借款杀同胞,何异饮鸩止渴”,痛斥安福国会“伪造民意,酿成全国[QuanGuo]叛乱”。
这封通电[TongDian]吴佩孚没有直接发给段祺瑞,而是发给直系苏督李纯的,对段祺瑞不过是抄送。这对吴佩孚来说,是对全国[QuanGuo]军界态度和舆论风向的试探,然而对段祺瑞来说,却是更为阴毒的詈骂——吴佩孚对着别人骂他,还故意让他听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