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抗战时期文人如何看教育:战时需作平时看--国家史册(2)

  

  对此,广大教育[JiaoYu]界有识之士认为,抗日教育[JiaoYu]的途径就是要紧贴抗战[KangZhan]军事斗争实践,“由组织到集体行动,同时实行集体生活的自我教育[JiaoYu],执行自觉纪律,以达教育[JiaoYu]训练之目的”,要在各个抗日战区“设行政总动员实验区,在该区内统筹并举办一切抗战[KangZhan]救亡教育[JiaoYu]事宜”(汪懋祖:《国防教育[JiaoYu]与各科教学》,重庆正中书局1939年版,第57—59页)。

  为了说明战时教育[JiaoYu]与平时教育[JiaoYu]的关系,一些教育[JiaoYu]家一再强调:战时教育[JiaoYu]绝不是把平时的学校教育[JiaoYu]都取消了,平时教育[JiaoYu]不要了,也不是把学校都摆在战区里,或是要青年学生都上前线去;更不是仅仅教育[JiaoYu]青年学生每天去与老百姓谈一谈天,或在原来的课程中减少几个小时的普通课程,增加几个小时的战时常识;也不是仅仅看到中国那些有机会进大学中学小学的青年学生,还要看到从战区里逃出来,不愿做亡国奴的广大难民,尤其是占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和劳苦的工人(王觉源、屠义方:《国民军训》,重庆独立出版社1941年版,第97-103页)。

  “战时教育[JiaoYu]即平时教育[JiaoYu]”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战前中国共有高等院校108所,其中91所遭日军的轰炸,财产损失巨大,25所院校因此被迫停办,继续维持的仅有83所。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数量也急剧下降,财产损失更高达3360余万元。而此时,由于日军占领了中国最重要的财富来源地东南沿海地区,中国政府因此失去了占全部财税收入一半以上的关税,加上军费开支急剧上升,财政状况极为窘迫。一些政界、教育[JiaoYu]界人士极力倡导实施战时非常教育[JiaoYu]或国防教育[JiaoYu],主张将一切正规教育[JiaoYu]中断,高中及大专院校停办,师生员工应征入伍,共赴国难。

  针对于此,一些教育[JiaoYu]界人士提出了“战时教育[JiaoYu]需作平时看”的观点:

  “我们切不可忘记战时应作平时看,切勿为应急之故而丢却了基本。我们这一战,一方面是争取民族生存,一方面就要于此时期改造我们的民族,复兴我们的国家,所以我们教育[JiaoYu]上的着眼点,不仅在战时,还应该看到战后。”(王觉源、屠义方:《国民军训》,重庆独立出版社1941年版,第88页)

  时任西南联大教授的竺可桢也大声疾呼:

  “大学培养的是领袖型人才,要使大学生能担当起日后建国的重任,单教他们具有专门技术是不够的。一个国家,外患不足畏,内忧不足惧,唯有一般领袖缺乏清新的头脑、远大的眼光、坚强的意志最为可怕。因此,绝对不能单从国防的需要着想,把大批大学生送往前线。”(竺可桢:《大学生与抗战[KangZhan]建国》,1941年10月10日)

  有鉴于学者的呼吁,国民政府及时制定了“战时需作平时看”的办学方针:

  “我国高等教育[JiaoYu]本不发达,每一万国民中仅有大学生一人,与英美教育[JiaoYu]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为自力更生抗战[KangZhan]建国之计,原有教育[JiaoYu]必得维持,否则后果将更不堪。”(谢克欧:《科学与国防》,桂林国防出版社1941年版,第43页)

  总之,抗战[KangZhan]是长期的,各种人才都不可缺少,而战后的建国事业,更需要大量人才,因此教育[JiaoYu]不能中断,是中国可以薪火相传的根本,这是当时中国教育[JiaoYu]界人士富有远见卓识的基本判断。

  抗战[KangZhan]教育[JiaoYu]乃是新中国教育[JiaoYu]制度的基础

  全面抗战[KangZhan]爆发后,教育[JiaoYu]界人士富有远见地提出:抗战[KangZhan]教育[JiaoYu]不是只看到目前的需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权宜之计,必须根本改革中国过去那些自私自利、柔弱腐化、读书做官的个人主义的教育[JiaoYu]制度,而要借抗日战争这一非常历史时期,树立起一个适应现代抗战[KangZhan]需要的集体主义的新的教育[JiaoYu]体系(广西绥靖主任公署政治部编:《国防与教育[JiaoYu]》,桂林“全面战”周刊社1939年版,第17页)。无论教育[JiaoYu]体制、教育[JiaoYu]内容、教育[JiaoYu]方法、教育[JiaoYu]管理,都应彻底改革。

  大多数教育[JiaoYu]界人士认为,当前中国的教育[JiaoYu]改革并不是中断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存其精华,去其渣滓,建设起合乎时代的新文化,不仅在抗战[KangZhan]中它能适合需要,培养出中国广大的优秀的民族革命的战斗员,就是在抗战[KangZhan]胜利后,它仍能奠定国防教育[JiaoYu]、生产国防教育[JiaoYu]的基础,担负起建设新中国的使命。

  一些教育[JiaoYu]界知名人士甚至提出,所谓抗战[KangZhan]教育[JiaoYu],同时也就是建国教育[JiaoYu],所以抗战[KangZhan]教育[JiaoYu]不仅要适合抗战[KangZhan]的需要,而且是新中国教育[JiaoYu]的基础(广西绥靖主任公署政治部编:《国防与教育[JiaoYu]》,桂林“全面战”周刊社1939年版,第20—21页)。

  所以,当前的抗战[KangZhan]教育[JiaoYu],必须能够认识过去的错误,把握现实的需要,确定将来的计划。它应该是着重实用,避免空虚,有机地灵活地和实践统一起来,和抗战[KangZhan]建国融合起来,把生活和教育[JiaoYu]、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尤其是要有计划的普遍实施,使整个社会都笼罩在教育[JiaoYu]的空气下,使任何人都有受教育[JiaoYu]的机会。把学校教育[JiaoYu]、社会教育[JiaoYu]以及各种特种教育[JiaoYu]严密地布成一个教育[JiaoYu]网,把前方同后方看得同样重要。不这样,新中国就无法建立起来。

  有的教育[JiaoYu]界人士同时指出:在实施抗战[KangZhan]教育[JiaoYu]的过程中,也就是在这样伟大变革的开始时期,必然会带来一些混乱和弊端,但不要因为一些枝节问题,或在变革中还没有取得经验而不可避免地会走一些弯路,就发生根本上的怀疑。如果这样,“那我们就只有永远抱残守缺,什么也不敢探索和改革了。”(张韶:《国民军事教育[JiaoYu]之意见及其推进方法》,南京军学编译社1937年版,第104页)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