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抗战时鲜为人知的五千翻译员:把四川话当英语听--中国年鉴网(4)
1945年,张良[ZhangLiang]皋(右一)身穿制服在昆明[KunMing]炮兵训练[XunLian]所(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在训练[XunLian]场上,中国军人的体格远不如美国[MeiGuo]人。一门炮,美国[MeiGuo]人8人一组,中国人十几个人一组,还常常搬不动。他们[TaMen]这些译员为争口气,咬着牙扛着大炮部件爬山,气喘吁吁地跟着美国[MeiGuo]人的步子,上到山顶,还要立刻摆仪器,常常累得半死。
由于对美国[MeiGuo]人轻视中方译员的态度不满,译员们曾组织过“罢操事件”,连续三天不出操,后来经过调停,双方各让一步,平息了事态。
经过这次抗争,译员们得到了正名,被确认其身份是军中文职人员,不是“雇员”。从此,美军人员不再随随便便称呼他们[TaMen]“interpreter(译员)”,而是不嫌麻烦地称他们[TaMen]为“interpretingOfficer(翻译[FanYi]官)”。他们[TaMen]的着装也改为与美军一样。张良[ZhangLiang]皋是三级翻译[FanYi]官,享受“少校待遇”,但佩戴军衔时须按文职官衔降低两级,只能挂中尉领章。
但译员们不喜欢歪戴的美式船形军帽,自己上街去买了一顶中国软边军帽。于是这支译员队伍形成了独特军容:一身美式军装,却戴中国军帽。
密支那光复的前夜
但张良[ZhangLiang]皋一直没机会真正上过战场。
周太康[TaiKang]只到过战场外围。1944年6、7月间,日军进攻湘桂,46军奉调到湖南,参加衡阳会战。周太康[TaiKang]跟随顾问团和部队,到达衡阳外围。“但由于各部队都想保存实力,并没有积极参战。”周太康[TaiKang]回忆道。于是,他还没有真正参加战事,便随顾问团奉命后撤了。这里离他的老家湖南零陵很近,日军进逼,他担心家人安危,提出请假回家接眷,未获批准。周太康[TaiKang]认为自己是外事局译员,不是美军雇员,坚持离开,由此便离开了译员队伍。
三人中唯一真正上了前线的,是曹越华。现年93岁高龄的曹越华家住重庆[ZhongQing]黄桷垭,他与老伴王德懿已在这个老旧但整洁的家中住了半个多世纪。
当年,曹越华在昆明[KunMing]炮兵训练[XunLian]所拖载组担任翻译[FanYi]官,因表现出众,提升为译员队副队长。1944年7月,他突然接到命令,调往印度前线。几天后,曹越华直飞缅北重镇密支那,未及跟任何人告别,包括他认识不久的女朋友,后来的妻子王德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