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1911年为何一条客轮搁浅能影响辛亥革命结局?--中国年鉴网(2)
以诗证史,作为“民国史小说”,川籍作家李劼人在长篇文学著作《大波》开篇描述道:
蜀通轮船[LunChuan]正顶着长江洪流,一尺一寸地挣扎而上。浑黄的水是那么湍激,丢一件浮得起的东西下去,等不得你看清楚,早就被水带到你看不见的远处去了。
机器仓、煤仓占了轮船[LunChuan]本身一多半。机器的轰隆声特别大。火仓里的煤铲随时都在嚓嚓地响。这条一年来专门行驶在川江的轮船[LunChuan]是特别设计制造的,和宜昌[YiChang]以下所有轮船[LunChuan]不同地方,除了机器大、马力大而外,比如船尾的螺旋推进器,就有两部。舵也一样,主舵外还有两张比较小一点的辅舵。
……
轮船[LunChuan]本身只容得下为它工作的人员,即是从那个英国籍船主起,一直到洗船板的宁波籍水手。一百多位旅客,则全部挤在用钢绳绞绑在轮船[LunChuan]左舷的另一艘比轮船[LunChuan]还大、还长、还高,木头构造、铁皮包裹的两层仓船中间。
滩滩鬼见愁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不仅指秦岭剑门关陆路的险峻,也指川江三峡[SanXia]的水路险恶。古谣道:
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猴,瞿塘不可游;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回;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
三峡[SanXia]滩如竹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
蜀通轮首航成功并定期往返三峡[SanXia]川江,实属不易。
1898至1900年,这三年里每年有一艘轮船[LunChuan]起道宜昌[YiChang],入川试航,但结果大不一样。
1898年,英国人立德驾驶7吨平底小火轮利川号(S。L。Leechuan)轮船[LunChuan],从宜昌[YiChang]入三峡[SanXia],上重庆[ZhongQing],一路不顺。过新滩雇了百余人挽纤而上;过滚子角、泄滩均用人力拖行;过云阳兴隆滩,竟雇用了三百多名纤夫,将船拉上去。立德驾驶利川号由宜昌[YiChang]到重庆[ZhongQing]共用了21天。然而,立德驾驶利川号返航时,首创了32小时从重庆[ZhongQing]顺水航行[HangXing]到宜昌[YiChang]的纪录。
1899年,英国人蒲兰田驾驶肇通号试航峡江,上水仅用9天,下水仅用5天,一路基本上没有雇用人力拉纤。
1900年,德国瑞生号(S.S.Suihsiang,明轮船[LunChuan])轮满载旅客,由宜昌[YiChang]起碇西上,驶向重庆[ZhongQing]。然而,船过崆岭时,由于领江与舵工操作失误,触礁沉没,上百旅客在狂浪中难以逃生,江上顿时出现“尸身漫江,不寒而栗”的惨状。瑞生号的沉没,使中外人士对三峡[SanXia]川江航行[HangXing]轮船[LunChuan]产生莫大的忧虑,人们一谈起崆岭惨状,无不哀叹:“太可怕了!”
利川号航行[HangXing]的成功,在英国人的眼中,是“以文明的方式进入川江之始”,可以提到“名垂史册”的高度。而“瑞生”号的沉没,在德国人的眼中,则是“一个挺有希望的事业的可悲结局”,是“一场明白无误”然而又是“极其伟大”的悲剧。
从此,三峡[SanXia]川江停航轮船[LunChuan]长达八年之久。
船长蒲兰田
李劼人《大波》里提到的英国籍船主,叫蒲兰田(S。C。Plant)。在那个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与调适的大时代,有许多形形色色的外国人在中国四处闯荡,或无声无息,或名垂青史,或臭名昭著,而谙熟航海技术的蒲兰田,由于敬业与利他,最终成为了长江航运史上的传奇人物。
1899年6月12日,一艘名叫肇通号的商业运输汽轮(S。S。Pioneer,载重能力150吨的明轮船[LunChuan]),由宜昌[YiChang]起碇西上,迎着洪汛,劈开惊涛,千里历险,历经九日,抵达重庆[ZhongQing]。这是三峡[SanXia]川江有史以来第一艘商运汽轮首航成功,驾驶这艘商轮的船长、领江(引水)就是英国人蒲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