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萧军“诬蔑苏联是赤色帝国主义”在文坛消失30年--中国年鉴网
核心提示:1948年8月26日,《生活报》抓住《文化报[WenHuaBao]》为纪念抗战胜利而发表的社评中的一句话,大做文章[WenZhang],刊出《斥〈文化报[WenHuaBao]〉的谬论》的社论,指责萧军和国民党反动派一样,“诬蔑苏联是赤色帝国主义[ZhuYi]”。接着连篇累牍地发表围攻萧军和《文化报[WenHuaBao]》的文章[WenZhang],对萧军的思想、言行、创作,进行了“批判”。
文章[WenZhang]摘自《百年潮》2004年第11期 作者:张毓茂 原题为《重评“文化报[WenHuaBao]事件”》
正当中国人民[RenMin]解放战争胜利进行,新中国即将诞生时,在东北解放区哈尔滨的文化界却发生了一场悲剧——“文化报[WenHuaBao]事件”。
悲剧的主角是萧军。
萧军是20世纪30年代“东北作家群”的杰出代表。他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曾轰动中国文坛,有力地喊出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心声,得到过鲁迅[LuXun]先生的高度评价。40年代他到延安,与毛泽东交往,跟周扬论战,为王实味打抱不平,是非不断,群情哗然,但他却始终我行我素。抗战胜利后,他重返哈尔滨,终于爆发了“文化报[WenHuaBao]事件”,他遭到了灭顶之灾。从此,他被排除文坛三十多年。
冲突的爆发
1946年秋天,当萧军从延安长途跋涉重返光复后的哈尔滨时,他怎么也不会料到,这个曾是他步入文坛起点的城市,几乎成了他断送政治生命和结束文学生涯的终结处。他那时多么激动、欣喜而又不胜今昔之感,曾赋诗云:“金风急故垒,游子赋还乡;景物依稀是,亲朋半死亡;白云红叶暮,秋水远山苍;十二年如昨,杯酒热衷肠。”他在中共东北局彭真等领导的关怀和鼓励下,一头扑入工作,在哈尔滨各学校、机关和团体作了五十多天的巡回讲演,有时一天讲三场,每场人数多达两千。宣传马列主义[ZhuYi]和党的政策,解答群众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对提高群众觉悟,肃清日本帝国主义[ZhuYi]奴化教育的反动影响,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了同样目的,东北局资助萧军办起了“鲁迅[LuXun]文化出版社”和《文化报[WenHuaBao]》。
文化报[WenHuaBao]》创刊于1947年5月4日,1948年11月2日被迫终刊。出正刊72期,增刊8期,共计80期。在当时东北解放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那时候,萧军实在走红。《八月的乡村》的作者、鲁迅[LuXun]的学生、延安来的革命[GeMing]老干部等头衔和身份,对东北人民[RenMin]群众、特别是知识分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天真、质直、自信又多少有些傲气的萧军,不顾一切地狂热工作起来,全然没有体察身边环境的复杂性。好心的朋友提醒他,警告他,要他赶紧收敛,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萧军却哈哈大笑,认为自己是全心全意为党工作,压根不存在什么“争夺”群众的问题。然而,事实很快证实朋友们的担心并非杞忧。
这一年夏天,又一份报纸在哈尔滨创刊了,名叫《生活报》,由当时东北局秘书长刘芝明领导,宋任主编。《生活报》无论在政治、经济以及发行等方面,都远远超过《文化报[WenHuaBao]》,而且遍邀哈尔滨文化界人士时,惟独把《文化报[WenHuaBao]》主编萧军排除在外。尤可骇怪的是《生活报》在创刊号第一版的版心,用醒目的黑色边框圈着一篇题名《今古王通》的文章[WenZhang],大骂隋末的一个知识分子王通,说他封自己做孔子,“沽名钓誉”,“少不了有些群众要被迷惑的。这种借他人名望以帮衬自己,以吓唬读者的事,可见古已有之了。不晓得今之王通,是不是古之王通的徒弟”。知情人都明白《生活报》上“今之王通”指的是谁。以萧军暴烈、刚直的性格,当然不会忍受这种挑衅。他写了一篇《风风雨雨话王通》的文章[WenZhang]给以驳斥。
这件事过后,双方经有关同志调解,曾暂时缓和了冲突。但正如萧军32年后回顾往事时说的:“这可能是大雷雨前暂时的沉寂吧?”
不久,冲突以更猛烈的态势爆发了。
1948年8月26日,《生活报》抓住《文化报[WenHuaBao]》为纪念抗战胜利而发表的社评中的一句话,大做文章[WenZhang],刊出《斥〈文化报[WenHuaBao]〉的谬论》的社论,指责萧军和国民党反动派一样,“诬蔑苏联是赤色帝国主义[ZhuYi]”。接着连篇累牍地发表围攻萧军和《文化报[WenHuaBao]》的文章[WenZhang],对萧军的思想、言行、创作,进行了“批判”。萧军被判定为攻击苏联,挑拨中苏友谊,诽谤人民[RenMin]政府,诬蔑土地改革,反对人民[RenMin]解放战争。尽管萧军及替萧军鸣不平的同志写文章[WenZhang]答辩,但终究无济于事。最后公布了《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萧军问题的决定》、《东北文艺协会关于萧军及其〈文化报[WenHuaBao]〉所犯错误的结论》。当时东北局宣传部的负责人,亲自写了长达万言的批判文章[WenZhang]《关于萧军及其〈文化报[WenHuaBao]〉所犯错误的批评》。从此以后,萧军便被钉在反苏、****、反人民[RenMin]的耻辱柱上。1958年“反右”斗争后,《文艺报》搞了一场“再批评”,又把萧军同丁玲、艾青、罗烽、王实味、胡风等捆在一起,重新鞭挞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