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博古之女撰文解密:博古不仅不反毛 还处处尊重毛--国家史册(4)
博古反毛泽东吗?回答正好相反
苗体君在文中还认为,博古请来李德是为了排斥、压服毛泽东。这完全不符合历史史实。
在延安整风时,有人曾问博古是否反毛?博古回答,他心里有两条底线:“一是朱毛是红军的缔造者,他们是革命的旗帜;二是共产国际曾要求他要团结毛,所以他不反毛”。文中点了几个反毛严重和要求公开批毛的人(当然这只是革命早期党内同志对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如何贯彻有不同意见的人),事实真如苗文所说的那样吗?回答是否定的!博古不仅不反毛,而且处处尊重毛。请看以下事实:
1.博古1931年9月上台不久就接到苏区中央局来电,他们要开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要求派一个工人出身的苏维埃政府主席来主持会议,博古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因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有一定威望,决定设苏维埃政府主席为毛泽东,副主席两人:张国焘与项英(见毛年谱)。项英是工人出身,且曾被斯大林接见;而张国焘是建党元老之一,三人之中,共产国际与博古中央决定毛泽东为苏维埃主席(这是苏维埃政府最高行政长官)。从这可以看出毛泽东在他们心中的分量与博古对毛创建红军的尊重。
2.1932年11月米夫曾给斯大林一封信,认为中央苏区一连三次反“围剿”胜利,地盘扩大了,红军军力增强了,现在与李立三时期不同,红军有力量进攻一两个中心城市,这样的好处:一是乘胜追击,二能把零散的苏区联结起来,把分散的红军集结起来,以便成立苏维埃政府,这也将有利于加强苏维埃政府,提高苏维埃政府的威望,要改变把过去不夺取中心城市的指示变做教条。米夫把这意见报告请示斯大林后,就把这意见交给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和苏区中央局都认同这个意见。在贯彻这个指示过程中,苏区中央局内有不同意见,大部分同志赞同在赣江周围找中心城市,集中力量攻取,以便把各分散的苏区联成一片。毛泽东不同意这样做,主张沿福建、江西、湖南边界上的三山建立苏区的计划;而以王稼祥为一方的其他苏区中央领导人认为毛泽东害怕攻占大城市是右倾,展开了反右倾斗争,并主张毛离开军队专做政府工作。他们向上海临时中央和共产国际写信报告事情经过,临时中央和共产国际远东局都回复报告,反对把毛泽东从军队召回,认为“与毛泽东同志分歧请尝试着用同志的态度争取他赞成积极的斗争路线——不进行反对毛泽东的公开讨论,现在我们反对他从军队中召回,目前这一步骤会给红军与政府造成严重后果……”
1932年10月,共产国际远东局给米夫等人也报告了上述情况,讲了各方领导对进攻路线的态度:1.毛泽东主张防御策略,反对任何进攻策略,面对敌人优势兵力,建议撤到山区去;2.江西领导人认为应该实行进攻路线,我们能做到这一点,为保证对敌人进行反击,必须撤销毛泽东前线指挥一切职务,对他进行公开批评,并指责他的错误立场;3.这里的中央主张进攻路线,但反对公开批评毛泽东;4.我(埃韦特)的意见3点:①毛的总方针是错误的,过分强调防御的有效性,躲到山区去等等;②江西领导采取进攻的政治方针是正确的……必须说服毛相信这一方针正确;③这里的中央主张尽可能采取和善方式。反对撤销毛职务和公开批评的决定……认为毛迄今还是有声望的领袖,因实行正确路线与他斗争时必须谨慎行事,所以我们反对目前撤销毛的职务,我们要使他改变观点。
从上述情况看出,宁都会议是苏区中央局与毛在贯彻共产国际进攻路线上的分歧,攻打赣州是苏区中央局的决定,而博古中央与共主产国际远东局的观点是一致的,同意实行进攻路线以便逐步把苏区联成一片,把军队领导集中起来,以利于形势发展,但反对要毛泽东离开红军,反对撤销他的指挥权。现在有些文章把攻打赣州、把毛离开红军说成是博古中央造成,完全是凭空想象,有意或无意地扭曲历史,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3.1933年1月,博古奉共产国际之命进入苏区,此时敌人四次“围剿”已经开始,应周恩来之邀,博古到四次反“围剿”的前线,当时打仗的战略方针都要经上级批准,博古说对于如何作战,既无经验,又无教条,一切由朱、周放手去打,来什么批准什么,四次反“围剿”胜利后,博古做了总结,在谈到反“围剿”不足时,博古提到“如果有当年朱毛游击队配合这次作战,可能会取得更大胜利”,可见朱毛建军在博古心中的地位,也足见博古对朱毛军事战略的推崇。
4.1934年1月,奉共产国际之命召开了六届五中全会,博古被选为党中央总书记。毛泽东因准备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未出席这次会议,在缺席情况下,大会仍把他选为政治局委员。这为他遵义会议后成为政治局常委做了铺垫。如果博古反对毛泽东,毛泽东能当选为政治局委员吗?
5.1934年10月长征前接到毛来信,要求在苏区打游击,博古与周商议后,决定劝毛一起长征,并接受他要求将红星纵队、红章纵队(即中央机关、军委机关和中央政府机关)人称“二顶轿子“,单独编队的要求。
6.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遵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博古交出大权,从总书记位上撤下来,但他还是4个政治局常委之一,随后他与其他3个常委分别赞同毛为常委、赞同新成立由毛泽东参与的新的领导军队的3人小组;在红军渡过大渡河取得胜利后,博古在他主办的《前进报》上热烈赞扬了这一开创历史的胜利。
7.与四方面军会合后,张国焘反对北上主张南下,博古赞同毛泽东北上方针,坚决驳斥张的分裂行为。
8.共产国际解散,国民党乘延安整风也叫嚣要中国共产党解散,博古当时处境不好,整风检查尚未过关,但他随即在《解放日报》上发表《在毛泽东旗帜下,为保卫中国共产党而战斗》的署名文章,文中历数22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经历和取得的成就,赞扬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长城、国家的柱石、人民的救星。批驳了所谓“共产国际解散后,共产党内部必将分裂”的胡言,旗帜鲜明地说:“22年来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像今天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这般坚固亲密,国际解散后,中国共产党提高了责任感,更提高了这种团结,这是钢铁一样的团结……决非任何造谣能伤害其毫发的。”
……
这些史实足以说明:博古对毛泽东相当尊重,他不反毛。即便退居政治局常委后,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仍干了许多大事。当然,在他担任党中央总负责人期间,在贯彻共产国际指示和工作中难免有不同意见,有争论,但这不能认为是反毛。特别是党处于早年,党很年轻,博古、王稼祥等人也都很年轻。加之当时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他们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按照中国国情来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故犯了错误。
笔者在此郑重呼吁,撰写党史文章,必须依据第一手原始资料,而不仅仅是某些人的回忆。回忆的东西仅凭记忆,记忆的东西有很多是错误的,而历史原始资料则是准确无误的。如果仅凭回忆资料随意给历史人物下结论,不仅亵渎先烈英灵,也将引起笔墨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