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毛泽东力劝贺子珍暂缓赴苏:现在我有发言权了--中国年鉴(2)
长征途中在贵州盘县,敌机向红军休养连隐蔽处轰炸,母亲为掩护一位受伤的师政委,被炸弹炸得遍体鳞伤,鲜血浸红了她的衣服。一些领导想把生命垂危的母亲留在当地老乡家里养伤。
父亲坚决不同意,他斩钉截铁地说:“不能把贺子珍留在老百姓家,一是无医无药,二是安全不能保证,就是死也要把她抬着走?”并马上派傅连暲医生主持抢救。
父亲的刚毅感染着母亲,她终于闯过了鬼门关。
母亲说:“是毛泽东救了我的命!”父亲则评价母亲为“很了不起的红军女战士”。
在与父亲共同生活,忘我奋斗的10年里,母亲多次怀孕生育,而婴儿不断夭折或忍痛就地送人,她的头部、背部14处受伤,有的弹片一直未取出。身心的创巨痛深,超出了一个女性、一个母亲所能承受的极限,灾难性地损害了她的精神她的健康,但她仍觉得自己可以为革命多做些工作。
父亲忽略了母亲,忽略了母亲柔弱内里的刚强。他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远没有刚到延安前多了。有时,还会为一些事情各不相让。
母亲忍受不了文化的差距和感情的失落,她不想落后于人,更想寻回自己。
刚出月子没多久,母亲就把我交给奶妈,刻不容缓地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去了。
在抗大,过的是集体生活,母亲克服困难,抓紧机会、抓紧时间,孜孜不倦地读书、操练,保证出勤。有一次,竟因贫血晕倒,但她还是坚持着。斯诺先生在关于我父亲的报道中有这样一段记录:“在毛泽东追述往事的时候,我注意到,有一个旁听者至少和我同样感兴趣,这就是他的妻子贺子珍。很明显,他谈到的有关自己和共产主义运动的情况,有许多是她以前从来没有听见过的。”
在身心伤痛和往后之路怎么走的困惑中,单纯的母亲以她“双枪女将”的果敢,作出了暂别父亲和我——到苏联去治伤、读书,提高文化素养的选择,并祈望藉此走出情感失意,将来以新的状态回归。
父亲极力挽留母亲。他倾吐肺腑之言:“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在三种情况下流过眼泪:一是我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受苦,我忍不住掉泪;二是跟过我的通讯员,我舍不得他们离开,有的通讯员牺牲了,我难过得掉泪;三是在贵州,我听说你负了伤,要不行了,我掉了泪。”
随即,父亲又进一步劝慰:“我现在情况不同了,有发言权了。以后不会再让你像过去那样,跟着我受那么多苦了。”
然而,父亲的良苦用心未能解开母亲的牢牢心结。
尽管母亲深知父亲就是她灵魂的依托,但是在别无良策的选择中,倔强的母亲还是执意地选择了更遥远更寒冷的莫斯科。
菊香书屋的熏陶
1949年9月下旬,开国大典的一切准备就绪。
因往返香山的路程太远,费时多又不安全,父亲服从中央的集体决定,正式入住因是皇家禁苑而他一直不愿住进去的中南海丰泽园。关于住进中南海,父亲首先从是否脱离群众是否改变共产党性质、是否会落入李自成结局,也就是革命成败等大问题来考虑。他对封建王朝农民政权跳不出失败周期律抱有高度警惕。他对叶子龙叔叔说:“中南海过去是什么人住的地方?我们住进去不妥,我是不想进去!”
不过,由于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中央最后还是决定搬进中南海。父亲说:“听人劝,听饱饭。搬就搬吧。”
但父亲总有种失去自由的感叹。他曾说:“我见不到群众就憋得发慌,我们共产党人是鱼,人民群众是水,离开水鱼就会渴死!我和群众唠嗑唠嗑,不仅是工作,还是休息,享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