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曾国藩的用人标准:具备忠义血性是上上之选--中国年鉴网(4)
武职官员的标准也有四项。
第一要“才堪治民”。就是你的才能能够服众,能够让下面的人由衷地钦佩你,这与文职官员不一样。武职官员必须到第一线去,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来,把山头打下来,这就必须得服众。
第二是不怕死。
第三是不急名利。
第四是耐受辛苦。
之所以如此排列,曾国藩回答说,一个人要治理他的辖地,首先要才堪治民,就是能不能让下属、让所有这个团队心服口服,非常钦佩你。才堪治民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不外乎公、明、勤三字,不公不明则人肯定不服气,不勤则业务必然荒疏,故第一要务在此。敢打敢拼就是身先士卒,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这样下属才能追随你,因此作为第二个条件。为名利而出的人提拔稍迟则生怨,稍不如意再怨,与同辈争薪水,与员工争毫厘,因此列为第三个条件。身体弱过劳则病,精神乏短的人久用则散,因此作为第四个条件。他还提醒说:
下级弁勇对于本营将领,其他事尚不深求,惟银钱是否干净(清廉),保举是否公道,则众目眈眈,以此相伺,众口啧啧,以此相讥。惟自处于廉,公私出入款项,使阖营共见共闻,清洁之行,已早服弁勇之心,而小款小赏,又常常从宽,使在下者恒得沾润膏泽,则惠足使人矣。明之一字,第一在临阵之际,看明某弁系冲锋陷阵,某弁系随后助势,某弁回力合堵,某弁见危先避,一一看明,而又证之以平日办事之勤惰虚实,逐细考核,久之,虽一勇一夫之长短贤否,皆有以识其大略,则渐几于明矣。
大抵拣选将材,必求智略深远之人,决不能选用没有生气的人。他力求从书生中选拔人才,强调“秀才带兵”,希望借助于他们的知书明理,练习韬略。
以上四条只是一般标准,文官也好,武官也好,这四条标准只是一般性用人标准,而重要的、关键的岗位,仅有这四条标准是不够的。为此他提出一个最高的衡量人才的标准,用他的话叫“上上之选”。那么,这个最高标准是什么?曾国藩用了四个字——“忠义血性”。“忠”与“义”在先秦之前是两个独立的概念。在儒家的概念里,“忠”指的是尽心为人办事,不分对上与对下。如孔子说:“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教人以善谓之忠”(《孟子·滕文公》);而“义”指的是办事准确,几乎包括处理一切人际关系,如“不义而富贵,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使民也义”(《孟子·梁惠王》)。
后来“忠”的含义表达的是为人不贰,为人忠诚,更多的是对国家而言,要公忠体国,尽心王事。“义”也演变成行侠仗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义行。血性,是忠义赤诚的性格。一般而言,有血性的人疾恶如仇,敢说敢做,敢作敢为,不向邪恶势力低头。尤其是当别人有危难时能够挺身而出,而丝毫不顾及个人得失。曾国藩提出,忠义血性才是上上之选,是最好的人才。这就是说,人要有激情,有持久的激情,不能五分钟热血,虎头蛇尾,更重要的是敢于担当,有承担。他说:古往今来的英雄,并非一开始就一定要成为一个大英雄,而是有所激、有所逼而成就的。这就是说,“忠”是对一个组织而言的;“义”是对个人而言的;“血性”是有激情,有担当,敢作敢为。曾国藩挑选的接班人也好,重点提拔的人也罢,都是从“忠义血性”这个视角当中选择的。
曾国藩说,表面上看来,如果一个人具备了四条标准,但不具备忠义血性,则不是最好的人才。最好的人才必须具备忠义血性这个上上之选的最高标准。如果一个人具备了忠义血性,即使前面的四条只具备三条、两条或一条,但也能够逐渐地将四条都具备了。相反,一个不具备忠义血性的人才,即使具备前面的四条,但最后临大难,在重大、关键的时候,还是不可靠。所以曾国藩说,忠义血性是上上之选。
他说,湘军之好处,全在无官气而有血性。若官气增一分,血性必减一分。若打仗能出则向前,入则殿后,此一端已有可为统领之质。又有血性而不忘本,有诚意而不扰民,若加意培养磨炼,将来或可成大器也。
而忠义血性大多具有朴实廉介的特点。因此曾国藩又延伸了他的用人思想,指出:大概观察人的办法,以朴实廉介为本质,有这样的品质再加上特殊才能,这样的人是最可贵的。如果没有品质,就是有长处也是靠不住的。“甘受和,白受采”,古人所说的人无本不立,其意义就在于此。
方宗诚观察到,曾国藩“平日取人,皆诚朴厚重一流,而不喜才华浮薄者。若德行文学之儒,则奉为上宾,出入谈论而不肯烦以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