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汽车 >
公共交通要“走得了” 更要“走得好”--中国年鉴(2)
轨道交通二期开通以来,尽管地铁乘客数量大幅攀升,但路面机动车数量未见减少。 鲁力 摄
轨道二期开通数月上下班高峰期依然拥堵,专家称——
公共交通要“走得了” 更要“走得好”
破解拥堵亟待打通“微循环”
南方日报讯 来自深圳市交警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轨道交通二期开通以来,尽管地铁乘客数量大幅攀升,但路面机动车数量未见减少,全市易堵路段没有明显变化,拥堵仍然集中在上下班高峰期。深圳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近日也透露,公共交通在深圳快速发展多年,但其承载的出行需求比率却远低于私家车。
公交出行为何难以成为集体行为?深圳车主为何甘愿煎熬在拥堵的车流中,也不愿意选择公交?记者调查显示,公共交通接驳不畅,乘坐舒适度不高,仍是公交吸引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深圳大学交通专家王江教授也表示,要让有车市民选择公交,公共交通除了让市民“走的了”,还要“走得好”。
拥堵仍集中在上下班高峰期
近日,深圳市交委首次以白皮书的形式,发布了深圳将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推出的一系列举措。类似提高中心城区停车费、路边停车拟征收费用的举措,因涉及面广,且事关民生利益,引发了深圳市民的强烈关注。
深圳拥堵状况如何?破解拥堵的突破口在哪里?记者昨日从深圳市交警局了解到,大运会之前,因地铁项目大范围施工,全市拥堵路段多达数百个。随着轨道二期顺利开通,地铁沿线道路已经恢复正常使用,拥堵点大幅减少。
但与此同时,交警部门在交通高峰期的监测情况显示,尽管轨道交通分流了大量出行市民,但相比轨道还未成网之前,路面机动车数量却未见明显减少,上下班高峰期仍是深圳交通拥堵的主要时段。深圳市交委此前公开的数据也显示,深圳机动车数量近年快速增加,但市民选择公交出行的比例,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交通接驳便利性不足
有专家指出,在深圳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70万辆的情况下,深圳破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突破口,不是试图减少私家车数量,而是借助完善的公共交通服务网和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将原本选择私家车的市民,拉回到公共交通工具上来。在公交与私家车拉锯的过程中,提高中心城区停车收费、实施路边停车收费仅仅是抑制私家车使用的一个手段,最终让市民选择公交的,除了低廉的成本,还有公交出行的便捷性。
在昨日的交通晚高峰期,记者随机采访车主张先生,他表示,尽管深圳轨道交通和公交大巴已经覆盖全市大部分地区,但交通接驳的便利性仍显不足,如果坐地铁到了小区最近的出口,他还需要步行近20分钟才能到家,这是他选择驾车的主要原因。
深圳大学物流研究所所长王江教授认为,市民做出任何出行的选择,总是基于成本和便捷性的考虑,深圳公共交通发展多年,已经做到了“走得了”,但离“走得好”还有相当的距离。
打通“微循环”是破解拥堵的关键
王江教授认为,深圳这座城市面临的交通问题,在全国各个大城市都存在,总体而言,交通白皮书列出的20多条建议,总的方向和思路是对的,包括提高停车费的做法也是可以试点然后推开的。
王江说,所有的疏解方法,归结起来就是两个方向,一个是限制现有机动车的使用频率,只有车少了,拥堵才可能缓解;另外,就是让公共交通成为解决市民出行最主要的手段。王江表示,在此次白皮书发布之前,深圳已经开展公交优先行动多年,包括开辟公交车道的做法,也是尽可能用行政手段,引导市民选乘公交。
“城市的主干道和次支干道,就像人体的大动脉和微血管,动脉通畅,微血管堵塞,人还是不健康的”,王江称,完善深圳城市交通的微循环,不仅可以分流主干道和关口的车流量,而且是提升公交吸引力的有效方式。
王江同时强调,城市交通微循环的改善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很多细枝末节的地方下功夫,而且需要相当的财力做支持。不论以何种方式完善接驳,打通交通微循环都是十分必要的动作,不然,政府推出的一些收费措施,到最后,可能会遭到市民的诟病。
王江说,相比香港,不管是城市本身,还是这座城市的交通组织,都处于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他相信通过努力,深圳市民坐公交出行,同样可以实现“晴天雨天不打伞”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