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胡风知老舍死讯后感叹:像这样的人他们都容不下--国家年鉴(2)

  

  而持敷衍说者,则觉得老舍[LaoShe]是个很场面的人,回国时已年届半百,经历的沧桑世事,已使他不可能像毛头小伙子一样稀里糊涂地被政治迷魂汤灌醉,凭着一时冲动就挥拳出手。他写完《龙须沟》以后,被树为文艺界的样板,这实际上是把他钉在了一个十字架上。他经常陷于一种尴尬无奈的境地,什么都要他以“人民[RenMin]艺术家”的姿态进行宣传。他无法摆脱这些,何况政府对他很厚,不仅有经济待遇,而且还有自由选择职业的空间,难怪梅娘说过:“老舍[LaoShe]被政府养起来了。”但老舍[LaoShe]事事洞明人情练达,他深知上面派给他场面上迎来送往的差使,只是些口吐八股的应酬。他不得不在希望保持自己[ZiJi]的写作独立性和与政治的紧密关系之间尽量周旋和敷衍,使出浑身解数以求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所以他在批斗会上的发言、表态,绝不是有种文人惯常使的落井下石刺刀见血的大批判[PiPan],而是一种走过场的应景之作,且仍不失他特有的幽默风范。

  据资料证实,仅在50年代,老舍[LaoShe]就几乎身临其境地参加了文艺界所有的政治斗争:从批判[PiPan]俞平伯的“学术错误”开始,到批判[PiPan]胡适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再到批判[PiPan]胡风“反革命集团”,批判[PiPan]“丁、陈反党集团”,批判[PiPan]章伯钊、罗隆基、徐燕荪、吴祖光、赵少侯、刘绍棠、邓友梅、从维熙等人的右派言论。无论是否自觉自愿,在有关的批判[PiPan]会上,作为与会者的老舍[LaoShe],须“痛斥”批判[PiPan]对象,表达自己[ZiJi]与“党和人民[RenMin]一致”的坚定立场;有时,还须以一位文艺界的代表、具有某项领导者的身份,在报刊上公开发表措辞激烈的批判[PiPan]文章。

  以老舍[LaoShe]在第一届全国人民[RenMin]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发言为例,他对宪法草案上所规定的“言论与出版的自由”是由衷地感到高兴。解放前,“我们[WoMen]的嘴被堵住,我们[WoMen]的笔被迫而放下来,我们[WoMen]连闲谈的时候都得防备着隔墙有耳!我们[WoMen]往往因为写了一封信而被囚禁起来。我们[WoMen]之中有不少人受过毒刑,甚至丧掉生命!那时候的图书审查制度……不仅剥夺了我们[WoMen]的出版自由,而且污辱了文艺!”,但当他渐渐看到有很多的朋友,都因言论而获罪,他难免内心也流露出抵制的情绪。比如,对于诸多的招待会、纪念会、欢迎会、欢送会等等,老舍[LaoShe]明确提出来,应妥为安排。因为,他常常听三次同一内容的传达报告,至少耽误两个半天的写作时间;也常同时接到同时开会的三四份通知,都写着“务请参加”,闹得手足无措。这时候的老舍[LaoShe],已经开始在“大”的歌颂的同时,为自己[ZiJi]提点“小”的要求和意见:“给我们[WoMen]充裕的时间去学习,去体验生活,去安心写作。”

  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老舍[LaoShe]一直是以一种知恩图报的心情不知疲倦地创作着。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他想的是如何报答人民[RenMin]对他的信任。“政治热情就是那股力量。”“只有写出好的剧本来,我才对得起人民[RenMin]给我的光荣。”

  事实上,从老舍[LaoShe]在全国文联主席团和作家协会主席团联席(扩大)会议上的发言中,不难发现,老舍[LaoShe]早在1954年,就敏锐感觉到了当时[DangShi]文艺界在批判[PiPan]俞平伯的运动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但他只是既犀利又不失温和地以弦外之音提醒注意:“旧日衙门里那种信任谁、怀疑谁的态度不应存在于我们[WoMen]的团体里、事业里。……以《文艺报》说,应使大家热爱它,而不应使大家怕它。……批评这个武器若只拿在一部分人手里,他们[TaMen]便会专制。……干部工作太多的应适当减少。身兼数职,便高高在上,点头摇头,自谓掌握原则,实则丢失了原则。原则不会脱离实际工作而凭空存在。我相信发言的不是单纯地揭发别人的错误,而是愿意自己[ZiJi]在这次斗争中学习。”这些话在当时[DangShi]说来,是很有分量的。

  据中国作协前秘书长张僖回忆,在中国作协从1955年8月初到9月初批判[PiPan]“丁陈反党集团”的那段时间,“许多事情并不像后来有些人回忆的那样简单,似乎只有几位领导在台上愤怒有加,而台下的人都对丁陈抱有同情,而默不做声。无论是什么原因,无论是出于什么动机,我所见到的事实是,在现场的许多领导、许多名人、许多作家,在会场上都是同仇敌忾,像高喊:‘冯雪峰站起来!’‘丁玲站起来!’还有一些人喊着更激烈的口号。他们[TaMen]不是被人指派的,他们[TaMen]有的或是想当众表示自己[ZiJi]的革命,或是想反戈一击,或是想让领导看看,或是迫于当时[DangShi]环境的压力,或是出于真心,或是被领导的威望所蒙蔽——有一点是客观存在的,场面非常激昂!这就是当时[DangShi]的历史环境、政治环境和舆论环境。”遗憾的是,张僖为了给众多人民[RenMin]心目中的“尊者”和“贤者”隐讳,把当时[DangShi]历史场景的许多细节“春秋”掉了。

  不过,他的“只言片语”还是留下了一些催人警醒的历史场景。比如,“正因为这样无助,丁玲和冯雪峰才会有那样难以名状的悲痛,甚至他们[TaMen]自己[ZiJi]都以为自己[ZiJi]犯了错误,只不过不是故意的罢了。那会场真是一个‘场’,到了那里,无论是什么样的心态,在那个‘场’里,人们的心都被一种无法抗拒的东西牢牢掌握了。我感到人就像一个无法掌握自己[ZiJi]命运的木偶。”

  遗憾的是,老舍[LaoShe]也不能例外。虽然季羡林以老舍[LaoShe]最后的投湖来说明,老舍[LaoShe]“是决不会污蔑别人的,他的人格是站得住的,要不,他也不会去跳太平湖”。“如果说知识分子互相揭发,那怪不了知识分子,这账也不能记在知识分子头上,他们[TaMen]是被迫。”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并没有[MeiYou]我们[WoMen]所想的那般单纯、简单。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