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毛泽东之子毛毛”:贺子珍已相认 文革被打死--中国年鉴(3)
让朱盛苔夫妇[FuFu]抚养这个红军[HongJun]的孩子[HaiZi],的确是区、乡苏维埃政府会同毛泽覃夫妻多次考虑作出的选择。这对夫妇[FuFu]在方圆一带向以忠实、厚道而著称。他们家境贫寒,已经有了两个男孩两个女儿,还有多病卧床的老母亲。但夫妇[FuFu]俩勤劳俭朴,自己再怎么吃苦也尽力拉扯孩子[HaiZi]们,一家人过得清苦而又亲和。朱盛苔还参加了乡赤卫队,积极随队配合红军[HongJun]的反“围剿”战争,政治上一惯可靠。
朱盛苔夫妇[FuFu]接受了这个红军[HongJun]孩子[HaiZi]后,思量着白军很快就要打到瑞金[RuiJin]来,为防不测,合计给孩子[HaiZi]取名“道来”,意思为半道上捡来的。
尽管日子过得那么艰辛,尤其在红色区域沦为敌占区后的险恶社会环境下,朱盛苔夫妇[FuFu]就像红军[HongJun]干部托付的那样,比对自己孩子[HaiZi]还要真情地抚养小道来。让夫妇[FuFu]俩为之担忧愁虑的,是小道来的人身安全。苏区处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要保护好一个[YiGe]红军[HongJun]的后代,是多么地不容易!毕竟村里有人知道道来不是朱盛苔的亲生血脉,那个长着酒糟鼻子的本族保长就是这样。为了求得这个保长的遮盖和庇护,朱盛苔只得紧勒裤带,省吃俭用,用钱来堵住他的口。好在此人虽说是个棺材里的人伸手——死要钱,但还讲信用。他答应为朱家保守这个秘密,但要100担谷子或200块银洋!朱盛苔夫妇[FuFu]被这个数字吓得张开嘴半晌合不拢,头皮一阵紧一阵地发麻,可他们头脑还是清醒的,咬着牙答应了。朱家变卖了所有能换钱的家产,又四处向亲戚告借,总算凑齐了本族保长的“保密费”。虽说这样,夫妇[FuFu]俩还是万分小心地提防着国民党军队的突然搜查。1935年2月的一天夜晚,老天下着米子雪粒,天气格外寒冷。熟睡中的朱盛苔突然被村口一片狗吠惊醒过来,知道国民党军进村搜查,便急忙披上衣服,抱着用小薄被包裹的小道来,拖上布鞋走出家门,来到村外3里的小庙里,躲避到天亮后才回家。衣着单薄的朱盛苔被冻得生了一场大病。
在之后的整整19年中,朱盛苔夫妇[FuFu]为小道来的成长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为带他所吃的苦比自己5个孩子[HaiZi]加起来的苦还要多!道来在朱家成了父母的“宠儿”,上完了小学后又读了中学……
就在王家[WangJia]珍来到瑞金[RuiJin]的前两个月,一件让朱盛苔夫妇[FuFu]无法意想的事情发生了:一个[YiGe]从南京来的中年妇女,名叫朱月倩,持了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的介绍信,找上朱盛苔的家门,说是前来接儿子的。朱月倩的丈夫叫霍步青,当年是中央派到中央苏区的巡视员,后任红军[HongJun]学校政治部宣传部长,1933年在福建省建宁县牺牲。他们的一个[YiGe]小男孩也留在瑞金[RuiJin]。朱月倩后来被国民党军队俘虏,几年后嫁给了国民党的一个[YiGe]飞行员。她说这次来就是找儿子的,瑞金[RuiJin]县民政部门派人把她带到朱盛苔家,她见到朱道来后一口认定那是她的儿子,在朱盛苔夫妇[FuFu]面前又是哭又是求,硬是要把道来带到南京去。朱盛苔和黄月英再三考虑,觉得还是让她带走,因为孩子[HaiZi]是为红军[HongJun]抚养的,自己只是尽到了这份责任,既然现在有人认领,就应该交回给人家。再说让道来到南京去,肯定比在瑞金[RuiJin]乡下要好得多了。为着孩子[HaiZi]今后的前途,夫妇[FuFu]俩怀着与道来19年来一天也没有离开过的血肉深情,一步一把泪水地送着告别了兄妹们的道来,离开了朱坊,离开了瑞金[RuiJin]。
贺子珍认子
王家[WangJia]珍的成稳和精细,在这种时候再次得到体现。他首先问朱盛苔夫妇[FuFu]有没有道来的照片,黄月英一听马上高兴地点头:“有哇,是道来不久前从南京寄来的!”
王家[WangJia]珍从接过照片的一刹那起,心头就涌上难以抑制的惊喜。照片上的朱道来,其宽阔的前额、脸庞的形状以及颧骨特征,多么像年轻时的毛泽东[MaoZeDong]啊!惊叹之后的王家[WangJia]珍又问道来有信给你们吗?得到提醒的朱盛苔夫妇[FuFu]又赶忙拿来两封朱道来的亲笔信。
朱道来思念父母、阿奶以及兄妹们的深情,化成文字跃然纸上。信中写道:“我恨不得这就回到家里,与你们在一起。”朱道来为何这么急切想回家?原来信中叙述到了他在南京的烦恼:他们并不真正喜欢我,对我不是真正的好,我是看得出来的。他们喜欢的是妹妹,什么都顺着她。妹妹也不是那么看得起我,有些嫌我是乡下来的,土里土气。我在这儿并不愉快,过些日子我要回来的,与妈妈、阿奶在一起过……”
王家[WangJia]珍在阅读两封信后,立即有了一连串的疑惑。他想那个南京妈妈既然接到了朱道来,与自小就离散的亲骨肉团聚,对于一个[YiGe]长期思子心切的母亲来说,是不会这样的。再说像朱道来那样的相貌和才气,她应该喜欢、疼爱都来不及,怎么会这样对待道来呢,真是不可思议的呀。会不会这个南京母亲发现道来并不是她的孩子[HaiZi],才有这样的反常行为呢?
王家[WangJia]珍还想到了另外一个[YiGe]问题,就是南京母亲来接道来的时候,带走了道来小时候用过的什么东西没有?黄月英回答说没有,她什么都不要,连道来那年送来时的那件小袄衫都不要,说没有什么用,可我还给收着呢。黄月英说完进到房间,很快地从床枕旁拿来那件当年朱道来被送到朱家时穿过的小袄衫。王家[WangJia]珍接在手里看了,只见小袄衫虽然历时20多年,但保存得挺好,一看就知道是用旧军服改做的。顿时,又有一个[YiGe]疑惑出现在王家[WangJia]珍脑子里:“按说这么珍贵的历史证物,南京的母亲怎么会不要呢?”
告别了朱盛苔、黄月英夫妇[FuFu]的王家[WangJia]珍,回到瑞金[RuiJin]县城后,首先找到刘辉山县长,将在朱坊村朱盛苔家了解的那些情况,作了详细汇报。刘县长听完后支持他的想法:回去向朱厅长作报告。
接到朱开铨报告的邵式平省长,用电报向中组部作了汇报。中组部很快回电,同意王家[WangJia]珍与黄月英赴南京把朱道来接到上海贺子珍处予以辨认。
王家[WangJia]珍再次来到瑞金[RuiJin],来到朱坊,接上黄月英一道从瑞金[RuiJin]赶往南京。在南京,他们花费了一番周折,才带上朱道来一同来到上海。
上海市四川北路的栗阳路东头,有一座四周围墙高耸,形成封闭式的三层楼房的院落。不过院子里种着树木花草,环境干净和幽静。在这座僻静的小楼里,居住着第一位上井冈山的女红军[HongJun]、曾经与毛泽东[MaoZeDong]有着十载夫妻之情的老一辈革命家贺子珍。这位20多年来历经战火、身受十几处弹伤的女杰,因为世人知之不多、难以尽叙的历史原因,其命运历尽坎坷。现在的她也不便工作,只有在这幽静的环境中休养。然而,再怎么优裕的生活条件,也不能消蚀她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毛泽东[MaoZeDong]的思念。在这些复杂的情愫之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一件事就是找到她与毛泽东[MaoZeDong]的儿子毛毛[MaoMao],希望以此了却晚年的最大愿望。而在贺子珍的内心深处,感觉到毛毛[MaoMao]这个孩子[HaiZi]是维系自己与毛泽东[MaoZeDong]感情世界的最好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