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苏联顾问评价志愿军:战斗素质好 存在“恐美症”--国家史册(5)
在志愿军总部的苏联[SuLian]顾问[GuWen]
战争进入僵持阶段以后,1951年8月27日和9月8日,毛泽东连续两次给斯大林发电,要求苏联[SuLian]派遣军事[JunShi]顾问[GuWen]到志愿军总部和各部队中工作。毛泽东在电报中说:经过研究并与克拉索夫斯基协商后,中国[ZhongGuo]方面认为必须派出83名顾问[GuWen],其中包括派往志愿军司令部的顾问[GuWen]10人,派往五个兵团的顾问[GuWen]10人,派往21个军的顾问[GuWen]63人。毛泽东要求“上述顾问[GuWen]最好于1951年9至10月取道北京前往朝鲜”。毛泽东对此作何考虑不甚清楚,或许是因为中国[ZhongGuo]军队不善阵地战,或许是因为大量苏式武器已运抵朝鲜战场,总之此时志愿军需要加强苏联[SuLian]顾问[GuWen]的帮助和指导。不过,斯大林的答复是很明白的。
9月10日斯大林回电称,同意派遣以陆军大将扎哈罗夫为首席军事[JunShi]顾问[GuWen]的一个军事[JunShi]专家小组作为在朝鲜志愿军司令部的军事[JunShi]顾问[GuWen]。关于是否向军或兵团司令部派遣军事[JunShi]顾问[GuWen]的问题,将在首席军事[JunShi]顾问[GuWen]进入实地熟悉情况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后,合理地加以解决。两天以后,未等毛泽东答复,斯大林再次来电说,“我们认为,有五名军事[JunShi]顾问[GuWen]就足够了。关于向军和兵团派遣军事[JunShi]顾问[GuWen]的问题,我们认为,按照朝鲜的实际情况看是不适宜的,我们不同意向军和兵团派遣军事[JunShi]顾问[GuWen]。”
斯大林不愿向朝鲜战场派遣苏联[SuLian]顾问[GuWen],固然是出于苏联[SuLian]在朝鲜战争中一贯坚持的原则,即苏联[SuLian]不能公开参战,特别是不能造成苏联[SuLian]军人有可能在战场被俘的机会。为此,斯大林曾规定,派往朝鲜人民军的苏联[SuLian]顾问[GuWen]只能以《真理报》记者的身份出现;苏联[SuLian]空军参加战斗只能在中朝军队的后方上空活动。但另一方面,根据科切尔金报告的情况,苏联[SuLian]顾问[GuWen]即使呆在战场上,大概也不会起多大作用,又何必多此一举。
后来的事实证明,来到朝鲜战场的苏联[SuLian]顾问[GuWen],其职责主要是了解战场敌我双方的情况。据在志愿军总部负责接待苏联[SuLian]顾问[GuWen]的作战处副处长杨迪回忆,后来陆军大将扎哈罗夫并未到志愿军总部,顾问[GuWen]团团长是苏军总参谋部的一位炮兵中将,另外还有一名少将和二名上校,以及一名文职翻译人员。邓华副司令员交待:顾问[GuWen]团的主要任务就是了解情况,可指定人专门与他们联系,只谈敌我战场情况,其他与我无关的事就不要说了。另据彭德怀的作战参谋王亚志回忆,于1951年10月到志愿军总部的苏联[SuLian]顾问[GuWen]都是搞情报工作的,他们的任务就是定期向莫斯科传递战局发展的情况。这些顾问[GuWen]在司令部只听不说,从不发表不同意见。正是由于苏联[SuLian]顾问[GuWen]在朝鲜作用不大,1953年1月17日国防部长华西列夫斯基和总参谋长索科洛夫斯基向斯大林请示,召回在志愿军总部的顾问[GuWen]组,因为彭德怀已经回国,与志愿军司令部的联系可以由在华军事[JunShi]总顾问[GuWen]负责,而有关朝鲜前线形势的情报,则继续由驻朝鲜大使拉祖瓦耶夫和在华军事[JunShi]总顾问[GuWen]负责。于是,这些苏联[SuLian]顾问[GuWen]在3月斯大林去世后全部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