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揭秘:谁是陈毅元帅“进了棺材都忘不了”的人?--国家年鉴(2)

  

  5月29日,记者赶到位于马牧池乡常山庄村的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其中一个展厅里,满墙的红嫂照片令人震撼。在94张朴实无华的脸庞背后,是一个个历经战火硝烟的真情故事——创办战时托儿所以至于牺牲了自己四个亲生骨肉的“沂蒙母亲”王换于,带领32名妇女用身躯架起火线桥的“沂蒙大姐”李桂芳……陪同采访的沂南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李顺利说,这里展现的,仅仅是沂蒙千万红嫂中的部分可以查证的代表人物。在解放战争中,沂南这一沂蒙根据地的中心区仅有28万人口,可支前人数却达到了33万人次。

  小米推车支援革命得民心者方能得天下

  “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这是陈毅元帅的真情告白。在中国红嫂纪念馆,记者看到了很多共和国将帅的感人题词,老区人民的深情厚意,对革命事业一如既往的无私支持,让这些戎马一生的铁血男儿为之动容。

  “从《沂蒙颂》和千万个红嫂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我党我军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生死相依、患难与共、鱼水情深。”党史专家、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刘喜发教授说。

  据介绍,《沂蒙颂》故事发生在1947年秋天,其时代背景是国民党发起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陈毅、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奋起反击,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抢救掩护我军伤员。这部剧昭示了什么道理?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无论在其控制的区域、拥有的军事力量、经济基础,包括外交实力,都要强大很多。挑起全面内战之初,国民党曾叫嚣:用3个月、至多6个月消灭共产党,非常狂妄,可实际上,只过了3年多时间,中国共产党就带领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究其原因,谁争得了民心就能取得斗争的胜利。

  刘喜发解释说,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盼望国家统一,但国民党方面将接收变成“劫收”,官僚体系全面腐化。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开展土改,把土地分给农民,让千千万万的农民真正翻身得解放。在“保田参军”的口号下,亿万农民迸发出难以估量的革命热情。解放战争是一场空前广泛深入的人民战争,共产党人得道多助,人民军队深受拥戴、无坚不摧。

  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清醒地意识到,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事业成功的前提和保障。为什么说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为什么说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红色艺术经典《沂蒙颂》给我们启迪,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在沂蒙老区采访时,记者还见到了“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儿媳、98岁的张淑贞以及孙女于爱梅,一家三代都是红嫂。退休在家的于爱梅奔波成立了“沂南红嫂协会”,她还想发挥余热多宣传一点老一辈的事迹,让“红嫂精神”薪火相传。

  作品简介

  现代芭蕾舞剧《沂蒙颂》根据小说《红嫂》、京剧《红嫂》改编而成,表现了沂蒙山区的群众英嫂,取乳汁救护伤员的军民鱼水情谊。1947年秋季,英嫂外出挖野菜时,发现身负重伤、严重缺水而晕倒的解放军排长张铁军。回家取水路程远,留下亲人不安全,怎么办?英嫂果断地用自己的乳汁救伤员,并将他隐蔽在山坳里。此后,英嫂为伤员熬鸡汤,送汤送饭,助亲人早日养好伤。为保护解放军,还与还乡团斗争。最终,在乡亲们的帮助和武工队的营救下,成功地送亲人重返前方。

  该剧编导李承祥、徐杰、郭冰玲,作曲刘廷禹、杜鸣心、刘霖,舞美设计马运洪、郑曰洋、李克瑜、管志坚,主要演员程伯佳、张肃等,音乐、舞蹈采用山东民间素材,富于乡土风味,充满生活气息。

  “沂蒙”题材作品知多少

  1960年,著名作家刘知侠以沂蒙红嫂为题材创作了短篇小说《红嫂》,后被改编成京剧《红嫂》、《红云岗》,舞剧《沂蒙颂》等经典作品,传遍大江南北。

  1976年6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沂蒙颂》(电影版)连环画小人书。

  1997年,根据刘知侠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红嫂》公映,由金莉莉、刘江等人主演。

  2008年,根据著名作家赵冬苓同名小说改编创作的42集电视连续剧《沂蒙》,经央视热播后,轰动全国。

  2009年9月,影片《沂蒙六姐妹》公映,影片将镜头瞄准以“支前女性”为代表的战争中的女性角色和生存状态,剧情催人泪下,一举获得电影华表奖。

  “红嫂”英模明德英

  明德英,女,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沂南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两岁时因病致哑。抗战期间,明德英先后救下两位八路军伤员,伤员因失血过多,缺水休克,在周围没有水源的情况下,正在哺乳期的明德英毅然用乳汁救活了伤员。随后,她又和丈夫李开田倾其所有,收养伤员半个多月,使其康复归队。

  沂蒙红嫂用乳汁救伤员的故事随之传遍全国,家喻户晓,明德英也被公认为沂蒙红嫂的生活原型,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和爱戴。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红嫂”遍沂蒙,明德英只是其中的代表之一。1995年,明德英与世长辞,享年84岁。2009年,明德英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陈毅命名“沂蒙六姐妹”

  沂蒙六姐妹,是革命战争年代在沂蒙老区涌现出的一个女英雄群体,她们居住在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分别是: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

  在莱芜和孟良崮战役的日日夜夜里,六姐妹和乡亲们始终忙碌、操劳,一天只吃一顿饭,每天来回20多里山路。据不完全统计,她们带领全村为部队烙煎饼15万斤,筹集军马草料3万斤,洗军衣8500多件,做军鞋500多双。“沂蒙六姐妹”这一称谓,是当年陈毅元帅亲自命名的。1947年6月10日,当时的鲁中军区机关报《鲁中大众报》就以《妇女支前拥军样样好》为题,报道了这个模范群体。(田梅刘艳元)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