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毛泽东谈论迁徙:乡下人就是乡下人 不能随便移动--国家年鉴
核心提示:毛主席在宪法起草中是不同意规定迁徙自由的,他认为人不能想到哪儿就到那儿,得有制度;城里人就是城里人,乡下人就是乡下人,不能随便来回移动。
本文摘自《1954年宪法与新中国宪政》 作者:韩大元编著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1954年宪法与新中国宪政》附录VII关于制定1954年宪法若干历史情况的回忆——董成美教授访谈录
采访者:周颂、周威①(以下简称“问”)
被采访者:董成美教授(以下简称“答”)
时间:2003年12月26日
地点:董成美教授寓所
问:董老师您好!再过几天就是2004年了,在这里我们提前祝您新年好,祝您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康健。时光荏苒,到2004年,我们国家1954年宪法颁布实施已整整五十年了。您五十年前曾亲历这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起草工作,作为学生我们为老师的贡献由衷地感到自豪,同时我们想在1954年宪法颁布五十周年到来之际请老师再对制定1954年宪法时的一些历史情况作些回忆,回答我们的一些问题。
您当年是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借调到宪法起草委员会的吧,请介绍一下您借调前后的情况。
答:我1951年从北京大学政治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国家法教研室。1953年到1954年,我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借调国务院政法委办公室,随后又被借调到由邓小平同志领导的选举法起草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成立后我就借调到起草委员会了。1954年宪法起草工作结束后,我又被借调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办公室工作。
问: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当时宪法起草委员会成立的背景。
答:宪法的起草最初是由中共中央提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建议开始筹备宪法起草,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向中央人民政府提出建议。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0次会议作出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负责宪法起草工作。
问:宪法起草委员会的人员组成情况,您还记得吗?
答:宪法起草委员会大概有委员33人,包括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负责人、社会公众领袖和专家们。我记得,在杭州起草宪法期间,除了我们直接参与起草的人员外,还由董必武、彭真、张际春等组成研究小姐,聘请当时著名的法学家周鲠生、钱端升为法律顾问,叶圣陶、吕叔湘为语文顾问。
问:宪法起草委员会成立后宪法起草工作是怎样开展的?
答:1953年毛泽东带着当时的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陈伯达,副主任田家英和胡乔木等到杭州,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和参加下进行工作。起草工作从1954年1月7日到3月9日共进行了两个多月,其间草拟了100条条文,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最初稿。当时还编辑了三辑资料,叫《宪法参考资料》。第一辑是1918年苏俄宪法和1924年苏联宪法;第二辑是美、英、法、德意志和瑞士联邦宪法;第三辑是从清朝、北洋军阀到国民党蒋介石的宪法和宪法性文件。第三辑资料于1953年3月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的名称印刷后发放,发给所有宪法起草委员会的委员以及参与宪法起草工作的有关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