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李立三建国后为何成主席对立面:要维护工人利益--中国年鉴网
核心提示:李立三认为,国营企业内部仍然存在公私矛盾,但这种矛盾的性质属人民内部矛盾,可以而且应当用协调的方法即公私兼顾的方法加以解决,他“在全国范围内提出‘工会代表工人,政府代表国家’的说法”,强调工会要保护工人阶级“私”的利益。
本文摘自:《同舟共进》2008年第5期,作者:单世联,原题:《一幅油画与一段历史:毛、李、刘安源“三人行”》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是“文革”期间的一幅名作,当时舆论称之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出的灿烂艺术之花”,共印9亿多张,超出了当时的人口总数。不过,毛泽东本人似乎不太满意,据说他在审看时曾说:“我在安源不是穿长袍,是穿短衣。”这一“最高指示”通过非正式渠道逐渐传开,有关这幅画的宣传也开始降温。另外,有论者指出,毛泽东当时住在长沙清水塘,距安源300多华里,他不可能从长沙步行到安源。当时从长沙到安源有列车,所以毛泽东很可能是坐火车去的安源。(参见黄式国、黄爱国《〈毛主席去安源〉的幕后风波与历史真实》,载《南方周末》2006年4月20日)
毫无疑问,按图索骥、据实考订不是讨论画作的常规方法,但这幅油画确实与中国革命的一段历史及以后的政治运动有关。
三位湘籍革命家在安源的成功合作
曾被确定为机会主义路线的代表人物中,陈独秀被开除党籍后一度是中国托派名义上的领袖,晚年转向自由主义,无论组织上还是思想上都不再是共产党人;瞿秋白英勇就义,但其《多余的话》已对“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治生活深怀厌倦,并自称是“叛徒”;罗章龙不具有全局性影响,开除出党后几无声息;王明1956年到苏联治病一去不回;张国焘1938年投向国民党;只有“第二次左倾机会主义”的代表李立三虽经无数批判,一度还被关进苏联监狱,但对主义和组织矢志不渝,以其坦率的自我批判精神和“坦克车”式的工作热情为党工作,直到1967年自杀,终生都是一个坚定的共产党人。
李立三与毛泽东、刘少奇同为湘籍革命家,把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首先是安源罢工。1922年9月14日爆发的这场罢工,虽然在规模与影响上小于1923年的京汉铁路大罢工、1925年上海的五卅运动和广东的省港大罢工,但由于它是三位领袖人物第一次成功的政治实践,因此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意义。
作为安源工运的指导者,毛泽东曾七赴安源,并先后派李立三、刘少奇、蒋先云、黄静源、毛泽民等人到安源,对动员方式和斗争策略作了许多具体指示。李立三是安源工运的主要组织者和罢工的最高指挥者。1922年1月,李创办了安源第一所平民学校;2月,主持成立党的第一个产业工人支部“安源路矿支部”;4月,发起成立具有合法地位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9月10日,任罢工委员会总指挥。为防止当局暗算,委员会议决定由9月11日刚到安源的刘少奇为俱乐部代表,负第一线指挥之责。9月13日到18日,罢工取得完全胜利。毛、李、刘成功地领导了安源罢工,安源也为三位领导人第一次施展政治组织才能提供了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