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曾国藩[ZengGuoFan]的正面与侧面》,张宏杰 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2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曾国藩[ZengGuoFan]在写给弟弟们的家信中说:
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道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神明鉴临,予不食言。
发出这样一番誓言的背景,是入京为官的曾国藩[ZengGuoFan]以“学做圣人”作为人生目标,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自我砥砺。道光二十年入京为官,不仅是曾国藩[ZengGuoFan]仕途上的起步,也是他一生自我完善的一个重要起点。
在唐鉴、倭仁等理学[LiXue]大家的影响下,在三十岁这一年,曾国藩[ZengGuoFan]立下了精研理学[LiXue]、“学做圣人”之志。然而“学做圣人”也是一份可怕的条约。签订了这份条约,就意味着一个人必须经由理学[LiXue]设定的路径,在生活中时时与“欲望”交战:“天理人欲,决不两立。须得全在天理上行,方见人欲消尽”。
明清两代的官场有一个特殊现象,那就是清官[QingGuan]大部分都是理学[LiXue]家。比如明代著名清官[QingGuan]薛瑄就以理学[LiXue]名世,他一生直节不屈,被称为“光明俊伟薛夫子”、“铁汉公”。他的名言是只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才是真正的清官[QingGuan]。而另一清官[QingGuan]海瑞则深受王阳明心学影响,强调心口如一、知行合一,终身活在天理与世俗的交战之中。
清代清官[QingGuan]多出于康熙朝。著名清官[QingGuan]陆陇其“笃守程朱”,被尊为清代理学[LiXue]第一。熊赐履、李光地两位清官[QingGuan],也都是著名的理学[LiXue]名臣。其它清官[QingGuan]如张鹏翮、蔡世远、陈鹏年等无一不是理学[LiXue]精深之士。而康熙朝正是清代理学[LiXue]大兴之时。
这种现象自然并非偶然。薄俸制的精髓在于“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能塑造出这种不吃草的马儿的只有理学[LiXue]。因为理学[LiXue]家的快乐就在于与欲望为敌,用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来彰证意志的强大。我们看史书所载明清两代清官[QingGuan]形象,实在令人鼻酸:
明代的著名清官[QingGuan]轩倪“寒暑一青布袍,补缀殆遍,居常蔬食,妻子亲操井臼”;秦弘“廉介绝俗,妻孥菜羹麦饭常不饱”。
清代名臣张鹏翮 “居无一椽,食无半亩,敝衣布被,家计萧然……四壁空虚,一棺清冷,贫宦与老僧无异也”。
名臣于成龙因长年舍不得吃肉,只吃青菜,故得了一个绰号“于青菜”。辞世后,遗物仅有绨袍一袭,靴带二套,粗米数斛,盐豉数器,白银三两。
陈瑸官至巡抚,平时也不舍得吃肉,“其清苦有为人情所万不能堪者”,康熙当着众大臣称他为“苦行老僧”。
可以说,薄俸制造成了两个后果。一方面,由于传统社会一直没能建立起约束各级权力的有效机制,使薄俸制的荒悖,正如同“渴马守水,恶犬护肉”,因此官员们的整体腐化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但与此同时,薄俸制也培养了独特的“清官[QingGuan]文化”,导致明清两代官员两极化发展。在贪风遍地的背景下,清官[QingGuan]们前仆后继,如同数盏明灯,高悬在昏黑一片之下,成了王朝的点缀。曾国藩[ZengGuoFan]就是其中之一。
曾国藩[ZengGuoFan]“学做圣人”是极为认真的。从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一日立志自新之日起,曾国藩[ZengGuoFan]开始了“日课”,即工楷认真书写日记,细细检索自己这一天的一切言行,发现其中哪一点不符合圣人要求,就甄别出来,深刻反省。在有关曾国藩[ZengGuoFan]的数据文件中,我们没有发现任何一笔营求私利的记载,但困窘的生活确实使道学家曾国藩[ZengGuoFan]在京官生涯中不断为利心所扰,并导致不断的自我批评。
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初十日,他的一段日记十分典型:
座间,闻人得别敬,心为之动。昨夜梦人得利,甚觉艳羡。醒后痛自惩责。谓好利之心形诸梦寐,何以卑鄙若此,真可谓下流矣!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十九日,曾国藩[ZengGuoFan]在日记中说:
两日应酬,分资较周到。盖余将为祖父庆寿筵,已有中府外厩之意,污鄙一至于此!此贾竖器量也。不速变化,何以为人!
立志成为圣人的曾国藩[ZengGuoFan],却心心念念相着借祖父的生日多收点份子钱。并且因为即将到来的祖父生日宴会,未雨绸缪地加大了社交力度。这其实不能说明他本性如何贪婪,只能说明清财政制度是何等扭曲,一个遵纪守法的官员要面临何等巨大的经济压力。也可以反衬出今天的公务员生活是何等幸福。
正是理学[LiXue]提供的“意志万能”理论,支撑着曾国藩[ZengGuoFan]在无比肮脏的官场中超拔流俗,抵御住了种种诱惑。可以说,京官初期打下的理学[LiXue]基础,是曾国藩[ZengGuoFan]一生保持清节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