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文摘 >
对毛泽东影响较大的八位老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3)
第三位私塾老师是毛宇居。
毛宇居是毛泽东[MaoZeDong]的堂兄,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有“韶山一支笔”的美称,深受乡亲们的尊敬。
1906年秋,毛泽东[MaoZeDong]到井湾里私塾毛宇居门下读书。他聪颖好学,深得老师喜爱,但也顽皮淘气,使老师深感头痛。一次毛宇居外出,临行前规定学生要在屋里背书,不准出私塾,先生刚走,毛泽东[MaoZeDong]就背着书包爬到屋后山上去了。一面背书,一面摘毛栗子,书背熟了,毛栗子也摘了一书包。回到私塾,他给每个同学送上几颗,也孝敬老师一份。先生却不领情,责问他:“谁叫你到处乱跑?”毛泽东[MaoZeDong]答:“闷在屋里头昏脑涨,死背硬读也是空的。”“放肆!”先生气得涨红了脸。毛泽东[MaoZeDong]说:“你让我背书好了。”毛宇居知道背书难不倒他,便心生一计,来到院中央,指着天井说:“我要你作一首赞井的诗。”毛泽东[MaoZeDong]围着天井转了两圈,便开口吟道:“天井四方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这首诗可以说借题发挥,颇有寓意,最后两句更是令人回味,难怪那位毛先生惊喜难抑、终生不忘。
后来毛宇居逐渐改变了教学方法,对毛泽东[MaoZeDong]因材施教,针对毛泽东[MaoZeDong]基础好、领悟力高,他就布置高深一些的教材让他学。鉴于毛泽东[MaoZeDong]求知欲强、喜欢看课外书,他就将自己的一些藏书借给他看,扩大他的视野。在毛宇居的指点下,毛泽东[MaoZeDong]读了许多他喜爱的书籍,学识有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在古代汉语和古文写作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位私塾老师是李漱清。
李漱清博学多才,思想开明,较早接受了维新思想,是一位充满爱国热情的进步知识分子。
严格地说,毛泽东[MaoZeDong]并未在李漱清的学校里读过书。1907年至1908年,毛泽东[MaoZeDong]辍学在家,一边务农,一边读书自学。
一天的劳动结束后,毛泽东[MaoZeDong]经常到他家借书请教,师生俩海阔天空地畅谈,李漱清热情地向他灌输维新思想,向他推荐新书,认真地帮他修改作文。毛泽东[MaoZeDong]则向老师汇报他的读书心得,请教种种问题,畅谈自己的志向和抱负。一次,李漱清向他推荐了一本叫做《论中国有被列强瓜分的危险》的书,毛泽东[MaoZeDong]读后受到极大震撼,强烈的爱国、救国情怀充溢着少年毛泽东[MaoZeDong]的心,几十年后他还感慨地说:“在这个时期,我也有了一定的政治觉悟,特别是在读了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之后,甚至现在我还记得这本册子的开头一句:‘呜呼!中国其将亡矣!’它叙述了日本占领台湾的经过,朝鲜、越南、缅甸等国被外国侵占的情况。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我开始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胡哲峰、孙彦编着:《毛泽东[MaoZeDong]谈毛泽东[MaoZeDong]》,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版,第12页。
在李漱清那里,毛泽东[MaoZeDong]接受了最早的维新救国和民主思想的启蒙教育。
第五位私塾老师是毛麓钟。
毛泽东[MaoZeDong]的堂伯父毛麓钟是毛泽东[MaoZeDong]的最后一位塾师,也是最有学问的一位塾师。在他那里,毛泽东[MaoZeDong]打下了更为深厚的中国文化的基础,也接受了更多的新思想教育。
1910年,16岁的毛泽东[MaoZeDong]到东茅塘私塾读书。他十分仰慕毛麓钟的学识和为人,也不再淘气,刻苦攻读,学识长进很快。毛麓钟也感到毛泽东[MaoZeDong]天分极高,对他格外看重。在这里毛泽东[MaoZeDong]打下了较全面的中国文史知识的基础。
毛麓钟本人十分喜欢古典诗词,有很高的造诣,他辅导毛泽东[MaoZeDong]读了许多中国历代诗词名篇,并教毛泽东[MaoZeDong]作了许多诗词习作。在毛麓钟的熏陶下,古典诗词成为毛泽东[MaoZeDong]一生的最爱,并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毛麓钟还在思想方面对毛泽东[MaoZeDong]进行教育和启迪,向他宣讲立志成才、报效国家的道理,向他推荐一些时论文章,如梁启超所办的《新民丛报》。那里面许多文章道理新鲜,文笔流畅,毛泽东[MaoZeDong]读后顿觉思想开阔,这对毛泽东[MaoZeDong]后来走上改造旧中国的革命道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