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文摘 >
圆明园引发晚清官场丑闻:官员冒充皇帝之名诈骗外国商人--中国年鉴(2)
强烈反对修园、但不敢公开反对的李鸿章,知道此案是阻止修园的难得机会,所以他在上朝廷的奏折中,对李光昭诈骗细节的介绍不厌其详,桩桩件件,不容怀疑,皇帝[HuangDi]读后能不龙颜大怒?他在历数李光昭的罪状时,同时就写明律书所规定的相应刑罚,提醒皇上诈传诏旨及诈称内使近臣两罪按律应斩监候。如此这般,李鸿章犹恐不足,在奏折最后再将李光昭罪行概数一番:并无家资却借“报效”之名行欺诈之实;本无存木却称是数十年前购留;定价实际只有五万多却虚报白银至三十万两之多;捏造自己的奉旨采办及圆明园[YuanMingYuan]监督甚至被洋商误认为是“李钦使”。“此等险诈之徒,只图奸计得行,不顾国家体统,迹其欺罔朝廷煽惑商民种种罪恶,实为众所共愤。本非寻常例案所能比拟,若不从严惩办,何以肃纲纪而正人心?”然而,他深知李光昭虽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一个,但此事实关宫廷内部权争,非他这种“外臣”、“汉臣”所能置喙,所以最后一句笔锋突然一转,针对皇上要他“严办”的谕旨说道:“惟定例并无如何加严明文,向来似此案件,应仍请旨定夺。”最终,还是要皇上定夺。
李光昭诈骗案的消息迅速传开,舆情大哗,人们拍手称快。因为上上下下反对重修圆明园[YuanMingYuan]的人数虽多,但在慈禧[CiXi]太后与同治[TongZhi]帝的威压之下全都敢怒不敢言,李案为他们提供了公开反对修园的良机。恭亲王[QinWang]奕訢、醇亲王[QinWang]奕環与其他一些王公大臣[DaChen]联名上疏,痛陈修园之巨弊,恳请急停。他们担心仅有上疏还不够,又再三要求同治[TongZhi]帝召见,面陈利害。经过再三恳求,终得觐见。8月27日,晋见皇帝[HuangDi]时奕訢将折中所陈数条再一一详细讲解,同治[TongZhi]帝不仅不为所动反而对他们怒斥一番。军机大臣[DaChen]、吏部尚书、大学士文祥见状伏地痛哭,几乎昏厥,为人扶出。醇亲王[QinWang]奕環则继续泣谏,痛陈必须停止修园之理由。这些初步打动同治[TongZhi]帝,同意考虑停止修园。但最后的决定权实际在慈禧[CiXi]手中,于是李鸿藻又上疏慈禧[CiXi],详论停止修园的种种理由;一些御史也上折参奏内务[NaWu]府大臣[DaChen]与李光昭狼狈为奸、中饱私囊的种种违法事例。在这种情势下,同治[TongZhi]帝在9月9日又召见军机大臣[DaChen]、御前大臣[DaChen]等再议是否修园之事,同治[TongZhi]帝与奕訢、奕環之间竟然反复辩驳。由于群臣都主张停工,同治[TongZhi]帝不得不决定发旨停修,事情到此似已结束。
然而就在当天军机大臣[DaChen]拟就停修谕旨之时,内廷忽然发下一道同治[TongZhi]帝朱谕,列举恭亲王[QinWang]种种罪状,革去一切差使,降为不入八分辅国公(清代宗室封爵共分和硕亲王[QinWang]、世子、多罗郡王等共十四等,“不入八分辅国公”为第十等,奕訢的爵位由第一等降为第十等),交宗人府严议。9月10日又下一道朱谕,将对奕訢的处分改为革去亲王[QinWang]世袭罔替,降为郡王,仍在军机大臣[DaChen]上行走,其子革去贝勒郡王衔。同时,以“朋比谋为不轨”的罪名将醇王、文祥、李鸿藻等十名力主停修的王公大臣[DaChen]尽行革职。但就在第二天,即9月11日,慈禧[CiXi]突然在弘德殿慰谕奕訢,表示“十年以来,无恭王何以有今日,皇帝[HuangDi]少未更事,昨谕著即撤消”。同时懿旨赏还奕訢及其子爵秩。这一“夺”一“还”,其实都是慈禧[CiXi]在幕后操纵,意在再次向朝廷内外表明奕訢等王公大臣[DaChen]都可被她玩弄于股掌之中,她已大权在握,她的权威不容轻觑,更不容侵犯。
至此,历时半年的“修园之争”虽以“停修”而结束。但由此引发的政坛风波却进一步加强了慈禧[CiXi]太后的权威,再次严重削弱了恭亲王[QinWang]奕訢的权势。因此,当同治[TongZhi]帝在几个月后(1875年1月12日)突然病死,在慈禧[CiXi]深违祖制、采取一系列阴谋手段强立载湉湉(光绪)为帝以独揽大权的过程中,曾经权倾一时的奕訢此时却只能听之任之,甚至随声附和,日渐成为晚清政坛一个无足轻重的配角。
是否重修圆明园[YuanMingYuan]本来是个工程问题,但在封建专制的政治[ZhengZhi]体制中,这种“工程问题”往往会演变成为“政治[ZhengZhi]问题”。一旦最高统治者决定要上某项工程,反对者就有“犯上”之嫌,因为事关最高统治者的颜面和权威。而且,由于政争不能透明、公开,所以各派政治[ZhengZhi]力量经常借机生事,以此大做文章。围绕着“工程问题”的相互斗争往往会导致各种政治[ZhengZhi]力量的此消彼长,使政治[ZhengZhi]格局发生某种变化。在这种背景中,“工程”就成为“政治[ZhengZhi]”,所以对一些重大工程是否应当立项便很难作比较科学、客观的评估,立项后的实施操作更充满复杂斗争。这当然是“工程”的不幸,但利用“工程”达到政治[ZhengZhi]目的,却是这种政治[ZhengZhi]体制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