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文摘 >
我们都是神枪手:《游击队歌》的背后故事--中国年鉴
《游击队歌》原稿
听当年的学兵团成员唱红歌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1937年“八·一三”事变之后,上海的进步文艺工作者纷纷组织抗日救亡演剧队,奔赴祖国各地,以文艺的形式宣传抗日。其中一支来到了八路军总部驻地山西临汾,一首经典的抗战歌曲在一间煤仓中诞生。《游击队歌》自此风靡全国,成为抗战时期的“流行曲”,成为20世纪中国最经典的合唱单曲之一。
5月初,《游击队歌》作者贺绿汀的两个女儿贺逸秋、贺元元从上海来到临汾,与中央电视台二十集《抗战歌曲》纪录片摄制组一起追溯那个烽火年代。本报记者随同一起找寻那首“爸爸的歌”。
战场枪声催出经典旋律
5月4日,临汾一中正在举行“五四青年节”歌咏比赛。而比赛的最后一曲大合唱是《游击队歌》。密集的鼓点响起,经典的唱词从清扬的旋律中飘出,“我们都是神枪手……”。
在舞台下,原作者贺绿汀老人的两位女儿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大女儿贺逸秋告诉记者,“父亲讲过,当时这首歌是先由学兵部的学生娃娃们唱起来的。”
临汾一中的刘书记说,他们选择把《游击队歌》放在最后来演唱,就是因为这是一首在临汾创作的抗战歌曲。贺绿汀的女儿回忆,按照父亲生前的口述:1937年10月,由马彦祥、塞克、聂绀弩、崔嵬、欧阳山尊、宋之的、贺绿汀等一批著名文艺家,组成了抗日救亡第一演剧队。他们由上海出发,走一站,演一站,号召全民抗战。年底,演剧一队到达八路军总部的驻地山西临汾,和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会合。在尧都区刘庄村一个小煤仓里,贺绿汀创作了《游击队歌》。
在当地党史和宣传部门帮助下,很快确认当年的刘庄就是现在的刘村。5月5日,记者一行从尧都区出发,在西边不远,找到了刘村。但贺绿汀口中的那个“小煤仓”现已了无痕迹。
据贺绿汀女儿回忆,当时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彭雪枫等领导住在“徐家大院”,而贺绿汀应该是和学兵部学兵们住在一起。
抗战开始后,全国大批青年来刘村报名当学兵。1937年10月中旬的一天,贺绿汀随丁玲率领的“西北战地服务团”来到刘村,听了彭雪枫讲的游击战术后,激动不已,彻夜未眠,眼前总是浮晃着高山密林、青纱帐和机智英勇的游击健儿……
“这首歌和别的歌曲不一样,别的歌是先有词再来谱曲,而这首歌是先有的曲子。”贺元元说,他父亲在老乡家的煤仓里创作时,首先想到的是从上海到临汾来的路上,在防空洞里听到的高射机枪的声音“哒哒哒……哒哒哒”,由此触发了他的灵感,创作出了《游击队歌》欢快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