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文摘 >
林彪贴身卫士高顺桥的战火风雨人生--中国年鉴网
第一次见林彪,父亲说他不像其他首长那样,大笑着打招呼又握手又拍肩膀啥的。林彪很冷淡地问了问他们几个人的名字,参加过多少次战斗,其他啥也没问,现场的气氛严肃沉默。
从放牛娃到八路军
我的父亲高顺桥,1924年出生在山东省临沭县的尚庄村。1939年的重阳节,雇给地主家放了8年牛年仅15岁的父亲,正在山上放牛,看到一支穿着破旧军衣的队伍,几个军人频频向他招手微笑。已经两顿没吃饭的他感到了温暖和关爱,怀着好奇的心,打着赤脚,撂下了放牛鞭就参加了林彪、罗荣桓带领的八路军一一五师。
父亲说:当时什么也不懂,就是想吃饱肚子。看见那么多人从眼前过,老半天也走不完,很热闹,所以就当了兵。
当时八路军很穷,仅仅是个温饱,老百姓都称呼“穷八路”。队伍里的人大多是刚刚招来的新兵,很多人和父亲一样还是穿着带补丁、露窟窿的庄户人的衣服。有的受不了苦,在夜晚宿营的时候就偷偷地跑了。当时父亲没有跑,因为听说跑了的人都去当土匪了。那时当土匪要比当兵好,有吃有穿,打仗不需拼命,只是到富裕人家“拉户”、“绑票”啥的。干完一“票”后,“胡子”(土匪头子)便给跑腿的分赏。一位首长问我父亲为什么不跑,我父亲说:“土匪不是好人,是祸害好人的。”就这样他留在了八路军。参军第二天就打仗
父亲参军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防御阶段。一一五师在山东开辟抗日根据地,一面开展减租减息,发动老百姓为部队征军粮、军衣;一面要和伪军、日寇作战,还要应付国民党军的摩擦。所以,他们在山东滨海区(苏北、鲁南十个县)只是开展敌后游击战,在战斗中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
父亲当兵前后没有接受任何训练,唯一让他有点“武”功的就是放牛时练就的摸爬滚打、骑驴、用土炮打兔子的把戏。父亲说,他和我爷爷一样,喜欢瞄准。他用弹弓打鸟、抛石头赶牛,练了一手瞄准投的绝活。投掷石头又远又准,在村里无论大人孩子没有谁能撵得过他。
父亲参军的第二天就上了战场。上战场前的几个小时,老兵临时教父亲如何用枪,从拉枪栓到压子弹再到勾扳机,父亲看了一遍就会用了。最后又教如何卧倒等防守动作。父亲说:教归教,打仗全靠自已“悟性”。父亲参军的第二天连队来到苏北的黑林镇驻扎,这天傍晚遭遇了从连云港登陆的日本鬼子的一个小队。当时鬼子只是探路,八路军靠着人多又加上一百多民兵,决定吃掉这帮鬼子。但是由于没有机枪和火炮,手里最好的武器就是三八大盖(打一枪压一发子弹),加上八路军没有熟练的作战技术,百多人打十几个鬼子,只听见鬼子的机枪“呱呱叫”,八路军只好爬在土沟里不时露头打一枪,有时一露头,就被几百米外的鬼子一枪给击中了。当天和父亲一起参军的十五个新兵,就牺牲了八个。父亲清楚地记得,东盘村姓刘的一个青年,参军那天刚刚结婚满十天,他戴着大红花,村里人扭着秧歌把他送到部队。结果第二天打仗,他连一枪没来得及放就让鬼子的机枪把半个头盖骨给揭去了。这一仗持续了三个多钟头。由于天黑,鬼子人少不敢恋战,丢下一具尸体,架着受伤的2人在两挺机枪的掩护下往连云港方向撤退了。而八路军却死伤十几个人。父亲好歹过去打过猎,善于隐蔽,才不至于头一次打仗就丢了命。
战火中学会英勇善战
当时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山东滨海区(现在的临沭县)一带主要开展的是游击战。按照《论持久战》“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敌撤我追”的战略战术,从小到大,从农村到县城,一步一步地消灭敌人,使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
战斗中缴获了很多战马和枪支。父亲参军三个多月,连长只发给他八颗子弹。靠着八颗子弹他参加了十五次战斗,用那支“汉阳造”步枪打死了五个鬼子,受到了首长和战士的夸奖。部队给他配备了一杆三八大盖枪,父亲从此成了狙击手。父亲说,当时八路军一个营才有一挺机枪,而鬼子每个班就有一挺机枪,有的还是重机枪。
由于八路军的装备差、战士作战技术落后,父亲说很多时候都以十倍兵力对付日本鬼子,有时攻打数日都无法成功,还会损失惨重。八路军牺牲的人多数是被鬼子机枪打死的。父亲成了狙击手后,就专打鬼子的机枪手,靠自己“百步穿杨”的准头,共打死了十六个鬼子机枪手。当时鬼子的机枪手是专职的,一旦机枪手死了其他临时递补的就毫不可怕了。打死一个机枪手就相当于消灭鬼子一个班的战斗力,而父亲却毫发未损。
1941年父亲的连队攻打滨海区朱苍乡(现在的山东省临沭县朱苍乡)黄谷峪的鬼子和伪军。连长领着一个大高个子首长来问谁会骑马,父亲说我会骑(因为他给地主放牛时骑过驴)。就这样父亲又担任了团通信员。黄谷峪据点山陡路险,日本鬼子的碉堡周围又有铁丝网,团长贺东升带领全团的战士奋勇作战,但是鬼子凭借优越的地形和火力拼命抵抗,轻、重机枪一齐开火,子弹像雨点一样密集,战斗越打越激烈。这时团长让父亲去通知二营抄敌人的背部。父亲必须穿过敌人的火力网,趁着烟雾骑上战马飞驰而去。他靠小时练就的“骑裸马”的招数,时而附倒在马背,时而侧搂着马脖子,边扔手榴弹边打枪,一口气跑到了二营阵地。二营根据团长的命令,从敌人火力薄弱的后侧发起了攻击,背腹受敌的鬼子顿时气焰大落,八路军取得了主动权。下完通知后,父亲必须马上返回团部。为了尽快赶回去,只有从阵地直线通过。当时鬼子火力分散了,战场相对安静,但是父亲只要走上去,敌人肯定发现。军令如山,没有回转的余地。父亲双枪上瞠,拉紧马缰绳趴在马上冲向敌人的阵地。当敌人发现的时候,他就冲到了敌人的跟前,马上扔过去几颗手榴弹,在烟雾掩护下安全地回到自己的阵地。这一去一回的过程,全都被站在山顶的团长何东升看得一清二楚。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八路军习惯摸黑作战的时机到了,加上二营的包抄,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敌人全部被歼。后来父亲所在的部队又转战苏北鲁南,与日、伪军打了十几仗,1941年8月1日,一一五师在蛟龙汪(现临沭县)举行3天规模盛大的军政检阅大会,父亲被编到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并发给他入伍后的第一身军装,又给配了手枪,此时他才感到自己成了一名真正的军人。
1942年,一一五师在罗荣桓指挥下在苏北鲁南交界处发动了三次甲子山战役,特别是第三次战斗整整打了七天七夜。父亲的连队打得只剩下三十多个人,父亲还是担任狙击手,时刻瞄准鬼子的指挥官和机枪手。他躲在暗处,用他的话说是“放暗箭”,三百米以内都是一枪毙命。好几次部队冲锋时,遭遇鬼子机枪阻击,神枪手的父亲成了鬼子的克星。八路军在这三次战役共毙伤日伪军2600多人,收复了甲子山区,从根本上扭转了滨海地区抗日斗争的困难局面。
1943年1月发起郯城战役,这是一一五师进入山东后第一次进攻县城。郯城墙高壕深,并筑有炮楼,是座完全堡垒化的城镇。当时,郯城有日军一个分队,伪军四个中队。八路军在尚无重武器的情况下,拿下郯城,并无多大把握。正是由于郯城攻坚战的艰巨性和重要性,罗荣桓才让代师长陈光到教导2旅亲自指挥这次作战。
1月19日深夜,父亲的六团经过40公里的急行军,悄悄地突破了日伪军的封锁线,摸到郯城南城门下。但是,由于敌人用沙包将城门堵得死死的,原来的攻城方案行不通。这时,陈光和曾国华等人决定重新调整部署。6团和4团又重新选择了攻击方向。晚上10时左右,部队开始攻城,战斗十分激烈。八路军在突破城墙的时候遭到敌人的拼命抵抗。日伪军居高临下,多次阻止了6团的进攻。由于八路军人多势众,英勇顽强,又加上是夜间作战,没过多久,就有一些部队陆续攻上城墙。城内的敌人受到多路攻击,一面反击一面向周围的据点发出求援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