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文摘 >
王耀南在长征路上架起了第一座桥梁--国家史册
1934年,随着国民党的步步紧逼,形势对我军越来越不利。记得10月上旬的一天,洪超师长和黄克诚政委把父亲和刘子明找到师部,洪师长开门见山地对父亲说:“总部命令你们工兵营务必在12日午夜前赶到于都执行架桥任务。”而黄政委则握着父亲和刘子明的手补充说道:“你们工兵营在山上修了几个月的工事,不畏艰苦,不怕困难,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这次你们去架桥,任务很重,时间又紧。希望你们做好同志们的政治动员工作,发挥党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再打一个胜仗。”
父亲和刘子明按照首长指示,当即带领部队从高嘴出发,经三角地、谢地、驿前,当天晚上便赶到了石商宿营。第二天一早,父亲率部又从石商出发了。经过几天的急行军,工兵营于12日按时到达了目的地——于都。
于都在江西省南部,是赣江东源贡水中游的一个县城。工兵营一到于都,早在城南河边赖公庙等候的孙毅科长及另一位同志,见到父亲老远就喊:“王营长,刘政委,你们可来了!”随后一一和他们握手。孙科长说:“同志们都辛苦了!”父亲急着问:“在什么地方架桥?”孙毅说:“就在前面。你们先把部队安置好,再一起选择架桥点。”父亲和刘子明商量后决定:营部和指挥所就设在河边赖公庙里,并叫工兵二连连长梁玉茂在河对岸指挥,营部黄参谋长在河面上指挥。
孙毅亲自率领工兵营的连以上指挥员对架桥点、河川情况进行了现场侦察。结果查明:河宽六百多公尺,水深1~3公尺,最大流速每秒1.2公尺,河底为沙石。当时总部决定:集中大部分工兵连队,在江西于都县花桥、潭头圩(龙石嘴)、赖公庙、大坪心(龙门山)、峡山圩(孟口)一线架五座桥。军委工兵营负责在赖公庙附近架桥。在军委工兵营上游架桥的是红一军团的工兵连队。这些桥要求能通过骡马和炮车,并要在10月16日午夜12点前架通。孙毅还说:“为了防止敌机侦察,过早暴露目标和我军行动意图,要求架桥作业在午后5时至次日晨7时之间进行。”至于为什么那么仓促地放弃阵地防御工程的施工,到于都来架桥,孙科长讲:“由于蒋介石的首席顾问塞克特策划了一个叫铁桶计划的战略方案。该方案是准备集中150万大军,先以三十道铁丝网和相应的碉堡、火力攻势将中央根据地包围,然后逼近瑞金,进而围歼中央红军。在敌人包围圈未形成之前,红军必须立即突围。架桥任务非常紧急,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否则……而且要绝对保密。”
当天下午,架桥开始了。在深水区,父亲指挥战士们用民船做桥脚,杉杆当桥桁,上面铺上门板,构成浮桥。在浅水区打木桩做桥脚。尽管主要架桥材料已经由总部作战局征集、准备好,但桥板、绳索等材料还缺很多。为此,营党委决定让刘子明政委带领一个小组到老乡家里去征集。材料组出发前,刘子明政委对大家说:“架700公尺长的桥,零星材料不零星。于都附近无树可砍,只有发动群众,到周围的老表那里去征集。我们来个比赛,看谁动员得好,征集得多。像扩红一样,既要数量多,又要质量好,还不能违反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