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文摘 >
党旗礼赞 遵义会址:子尹路96号--国家史册
遵义会议会址外观。
遵义老城,子尹路96号,一栋两层小楼,历史深深地铭记,中国革命在这里转折,开始从胜利走向胜利。这就是遵义会议会址,虽处繁华闹市,如今,依然独得清幽。
走过水泥路,踏上光滑的青石板,探寻会址。门前仰望,先映入眼帘的,是抢眼的“遵义会议会址”大木匾,黑底阴刻贴金,六个大字熠熠生辉,庄严肃穆,全国诸多革命遗址中,获毛泽东手书址名的,只此一处。木匾至今已悬挂47年。
抬脚迈入会址大门,穿越过厅,迎面是一座造型别致的砖砌山水花鸟牌坊,牌坊顶额外用彩色碎瓷片镶嵌着“慰庐”二字,背面嵌的是“慎笃”。经过牌坊,是一个天井跨院,石板铺就“十”字形小路,直走去厢房,南走去老宅,往北进主楼,会址整个建筑便由主楼和跨院两大部分组成。
主楼坐北朝南呈曲尺形,是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一楼一底,青砖间用白石灰勾缝,歇山式屋顶覆盖着小青瓦,还开有“老虎窗”。楼层四周的回廊在明间处截止,堂屋保留了古代“彻上明造”的建筑风格。整幢楼房的檐下柱间有10个卷拱支撑,每根檐柱顶饰有垩土堆塑的青菜图案,表示房主希望清白做人。底层也有走廊,东西两端各有一转角楼梯,外加一道木栅栏,显得门禁森严,大家气派。整幢楼房的门窗均涂饰板栗色,楼上为梭窗,楼下为对开窗,镶嵌着彩色玻璃,窗外层加有板扇,楼内各房间设有壁橱,目光所到之处,古色古香,深远幽静。会址曾是黔军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宅。1935年1月,红军渡乌江占领遵义的前夕,柏家闻风而逃,整幢房子成了空楼。进城后,红军设营队看中这里房间宽大、集中,便于警卫,就把总司令部机关设在这里。
沿着主楼南边的走廊向东,便可到“遵义会议”会议室,房间呈长方形,面积27平方米,保留着当年挂在东墙上的壁钟和一张褐色长方桌,桌子四周围着20张木架藤条折叠靠背椅。1935年1月15至17日,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中共中央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实际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其他房间为周恩来、朱德、康克清、刘少奇、刘伯承、彭德怀、杨尚昆、彭雪枫等同志住室,还有总部一局作战室、参谋人员住室。一间住室墙上还写有“不发欠饷不打仗,欢迎白军兄弟们过来当红军,赤化全贵州,继续消灭王吴军阀胜利”、“不当无钱的白军、拖枪过来当红军”两条标语,这是当年3月初红军再占遵义时写的,撤离后屋主强令工人铲掉标语,泥水工人怀着对红军的热爱,巧妙地用石灰浆覆盖标语,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细心洗涮,逐渐再现了这些珍贵的墨迹。
1955年,经过4年的会址寻找认定,遵义会议会址正式对外开放。如今纪念馆占地4万平方米,除会址外还有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博古住址,有遵义会议陈列馆、红军总政治部旧址、住址、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红军烈士陵园等。2007年,又新建一条红军街。
夕阳下山,热闹一天的会址,静下来了。昔日,她默默见证记录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今朝,她又日复一日地重温诉说,教育后人勿忘历史。(汪志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