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文摘 >
三进三出六芹山--国家史册
澄迈县六芹山曾是琼崖特委旧址,如今已是一片橡胶林。宋国强摄
1943年至1950年间,冯白驹领导的中共琼崖特委机关三进三出六芹山,将敌人甩在身后。一座遍布沟沟坎坎的六芹山,留下了琼崖革命的光辉足迹。
特委机关锁定六芹山
如今,六芹山遍植橡胶树,脚下的小路不时被水洼和枯枝截断。在翻过一道道丘岭后,一座地势稍显平缓的黑藤水岭进入眼帘,依旧是满眼的橡胶树,历史遗迹已无踪影。
澄迈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孙中积指了指脚下的一块平地说,当年这里有几间茅草屋,中共琼崖特委机关进入六芹山后,就在黑藤水岭上办公和住宿。在1943年到1945年抗战最困难的时期,这里为琼崖特委机关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
中共琼崖特委是中共琼崖革命的“首脑”机关,一旦被敌人围困,必将损失惨重,因此驻地的选择极为重要。为何六芹山能成为特委机关落脚点呢?
孙中积分析说:“六芹山抗日根据地方圆200平方公里,中心腹地面积30余平方公里,虽然面积不太大、山也不高,但是连接五指山区,南渡江从山下流过,丘陵起伏、沟坎纵横,丛林密布,与敌人周旋极为有利。”
1940年12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美合事变”,澄迈地方党组织和民主政权遭受严重破坏。1941年7月,澄迈县委书记李独清着手恢复党组织,发展抗日武装,建立乡村民主政权,开辟抗日根据地。
很快,我党先后恢复和建立了仁兴、加白等13个农村基层党支部,各村组建护村队,健全了“青抗会”、“妇救会”等抗日团体。1942年又恢复了旺商乡等6个抗日民主政府,建立10个农村基层党支部和各村保甲民主政权,使澄一区和澄二区的革命村庄连成一片,以六芹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
1942年上半年,琼崖独立总队第四支队在六芹山根据地附近成立,筹粮筹款,打击六芹山外围据点之敌,巩固与扩大六芹山抗日根据地。1942年底,琼崖独立总队第一支队支队长吴克之率领第三大队进驻美厚村,为特委西迁澄迈作好准备。
自力更生斗敌顽
1943年春,冯白驹率领琼崖特委和独立总队领导机关从琼文地区西迁六芹村,领导全岛军民开展反“蚕食”、反“扫荡”和反封锁的斗争。
孙中积说:“琼崖特委刚进六芹山时住在山中的六芹村,那里是有两三户人家的小村子,住了3个月,后来发现村中并不安全,就转移到更靠近深山的黑藤水岭。”六芹村中的原住户已经不在,如今的几户人家,都是从其他地方迁来。
在日寇的重重封锁下,如何解决特委和独立总队机关400多人的生活供给?
冯白驹亲自领导大家开荒种稻、种菜、养猪,组织农民发展农副业生产,帮助群众调剂种子,解决耕牛和农具不足的困难。到了农忙季节,部队和机关人员,一面保卫生产,一面帮助农民抢收抢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