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文摘 >
1912年元旦:从今日起,为新国民--国家史册
1912年元旦,这一天,世界发现在中国同时存在着南北两个政府。
除了那个处境难堪的清廷之外,北面政府首脑是内阁总理袁世凯,南面政府的首脑是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1月3日,孙中山致电黎元洪,告知临时参议院已选举他为副总统。
袁世凯恼怒了。
就在孙中山任职的第二天,袁世凯致电伍廷芳:“国体问题既由国会解决,乃闻南京忽已组织政府,显与前议相背,此次选举总统,是何用意?”接着,他批准了唐绍仪和北方各省议和代表的辞呈,并电告伍廷芳以后关于议和之事,南京政府须直接与他本人往返电商。在给孙中山的回电中,袁世凯明确表示北方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袁世凯的幕僚和部下更是到处扬言:“此后之战,皆为项城,非为满洲。”也就是说,以后民军与之交战的不再是清廷而是袁世凯。
1月4日,孙中山回电袁世凯,说明自己当上临时大总统完全是暂时的,绝对没有欺骗袁世凯的意思,大总统的位置绝对是在等着袁世凯的。
有确切史料表明,孙中山有使用武力北伐的准备。
得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曾认为此次成功实属万幸,担心武昌起义的成功“太过迅速”,国人还未能知晓“前赴后继之人及共和之价值”;革命政权将面对“满清遗留下之恶劣军阀、贪污官僚及土豪地痞等”,如果不能迅速“将此等余毒铲除”,“遗害民国之种种祸患未有穷期”。
但是,无论是战还是和,无论是庆幸还是忧虑,新的时代就这样开始了。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它还不是一个国家的政府,它的辖区仅仅是从一片国土上分裂出来的一块地盘——但是,能够称之为“中华民国”就足以令为推翻帝制而不懈奋斗的人欢呼雀跃了。
《申报》1912年元旦刊文:今日为新中华民国新元旦,孙总统新即位,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之新出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祝我新国民万岁!新民万岁!新总统万岁!
无论如何,流血捐躯已是往事,胜利总是令人喜悦的。
与所有新政权总会给民众带来惊喜一样,民国的开端如同一场大戏的开场锣鼓令人期待。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唐绍仪、蔡元培、宋教仁、汪精卫等人立即组织了社会改良会,其宗旨是:既然民国成立了,首先就要“训练国民”,使之具备“国民的资格”——仅有大总统,而没有国民,算是什么中华民国?社会改良会发表宣言,认为要培养共和思想、确立“国民之人格”,就要破除“君权”和“神权”两大障碍,而破除的利器是人道主义和科学知识。
新政权的执政者首先想到了教育。
教育总长蔡元培请来商务印书馆的蒋维乔先生,加上一个会计,三个人去南京组织教育部,但是他们去晚了。“南京旧日之官署”早已被其他各部“占用”。蔡元培“连日奔走,一无办法。适与马君湘伯遇,马时为江苏都督府之内务司长,其办公处在碑亭巷。马云:‘内务司楼上,尚有空屋三间,可借与教育部。’于是教育部在此成立”。
1912年1月9日,在三间小屋里办公的民国教育部,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和《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帝制下的教制不能沿用了,可学堂总不能停课吧。《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共4条,主要规定是:从前各项学堂,均改成学校;从前的监督、堂长,以后一律称呼校长;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各种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宗旨,清政府颁布的教科书一律废止;民间通行的教科书也不能有尊崇朝廷的内容。《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共11条,规定中小学加强自然科学的比重以及法制、经济等新课程。至于高等教育,在规程没有颁布之前课程照旧,但《大清会典》、《大清律例》、《皇朝掌故》、《国朝事实》及其他有碍民国精神的课程一律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