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文摘 >
肥胖:不只与你有关(上)--中国年鉴网
意大利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的《春》,其画中女性身材略显丰腴,可见当时审美倾向
在人人都担心胖起来的时候,人类正式进入对肥胖的恐惧时代。“肥胖”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精神恐慌”。
虽然古埃及人早就将肥胖的病人画在墙壁上,认为胖是一种疾病;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也曾称“突然死亡这种情况,往往胖子比瘦子更多见”;他还号召人们减肥——裸体行走或者奔跑,睡硬板床,以及敞开吃肥肉,饭前锻炼,甚至吃饭的时候最好也不停地晃动。
但是其后一千多年中,肥胖却不再被欧洲人所排斥——或许是几次大饥荒、鼠疫,使得整个欧洲人口始终挣扎在生存危机之中,从没有安安稳稳地储存过大量脂肪。对饥饿的恐惧使得人们对脂肪有了特别的感情,因此各种绘画都以描绘女性的丰腴为美,“丰满的妇女更易于生育”“婴儿越胖越健康”等各种概念流行。人们爱脂肪、爱肥肉,从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健康或者不美。
直到1800年以前,“肥胖是一种病”这个观念只是少数大夫们的想法和说法。一个例子便是1789年《绅士》杂志写了一个三年没有离开自己的床的胖子,人们为了给他换床单,必须把他用滑车吊起来,而杂志中称他“除了偶有风湿外,非常健康”。胖的小孩在19世纪可能被看作“邪恶的”,但是不会被看作不健康的。
然而在18-19世纪,极度肥胖的人并不少见。根据一则记录,1889年,曾有人试图把一个极胖的法国女人送到博览会上展览,但是“八个男人都移不动她,而且她也出不了自己家门”。这是少有的留在历史记录中的胖子,此外可能还有成百上千个胖子留存在乡里的闲言碎语中,更多的则不为人知了。
胖子黄金时代之终结
对于肥胖的拒斥并不如我们所以为开始于20世纪初,实际上19世纪初,人们对肥胖问题就开始有广泛的讨论。长老会传教士格雷厄姆认为暴食暴饮是一种罪恶,因而提出了一种格雷厄姆食谱,认为食用茶、咖啡、酒、香料都是有罪的,因为这些会引起性欲,提倡喝清水、吃蔬菜、水果和全麦面包等高纤维食物。从杂志来看,《哈泼周刊》在19世纪中期就开始包含节食广告和嘲讽胖人的卡通画。
肥胖人群的出现和肥胖现象被社会拒斥,都与现代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1780年,蒸汽机发明,大规模运输食物成为可能;1820年,铁路普及,蒸汽船也出现了,在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之间的食物运输变得廉价而迅速;1860年代,防腐剂发明,食物可以储存更长时间;1903年反式脂肪酸被发现,大量运用于市售包装食品、餐厅的煎炸食品中,使其保存几个月都不会坏;1890年,超级市场出现,各种各样充满了盐、脂肪和防腐剂的食品也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