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文摘 >
鲁迅与《申报》副刊“自由谈”--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上世纪30年代初,黎烈文主编《申报》副刊“自由谈”,黎在任上立志改革,邀请鲁迅、茅盾等进步作家投稿,得到鲁迅等人的大力支持。鲁迅把大量思想深刻、充满战斗性的杂文源源不断地寄往《自由谈》。在此过程中,鲁迅与黎烈文建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在黎烈文被迫离开《自由谈》之后,鲁迅又邀请黎烈文参与创办或主编《译文》杂志和《中流》半月刊等等,使之终生孜孜不倦地从事编辑、翻译、创作,从而为新文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1932年12月,从法国留学归国不久的28岁的青年学者黎烈文应《申报》总经理史量才之邀,出任《申报·自由谈》主编。他锐意革新,立志将《自由谈》改革为新文学阵地。“但他才从法国回来,人地生疏,怕一时集不起稿子”,因此委托郁达夫先生向鲁迅先生约稿,鲁迅答应了。但他并没有立即投稿,而是经常“看看《自由谈》”。于是——
不久,听到了一个传闻,说《自由谈》的编辑者为了忙于事务,连他夫人的临蓐也不暇照管,送进医院里,让她独自死掉了。几天之后,我偶然在《自由谈》里看见一篇文章,其中说的是每日使婴儿看看遗照,给他知道曾有这样一个孕育了他的母亲。我立刻省悟了这就是黎烈文先生的作品,拿起笔,想做一篇反对的文章,因为我向来的意见,是以为倘有慈母,或是幸福,然若生而失母,却也并非完全的不幸,他也许倒成为更加勇猛,更无挂碍的男儿的。但是也没有竟做,改为给《自由谈》投稿了。
鲁迅所说黎烈文的文章就是后来收入散文集《崇高的母性》的悼亡之作《写给一个在另一世界的人》。
为了纪念亡妻严冰之,黎烈文为儿子取名“念之”(黎念之1954年台湾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毕业。1963年获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96年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在此后,鲁迅不断地向《自由谈》投稿,大力支持黎烈文的工作。并由此结成深厚的战斗友谊,成为忘年的莫逆之交。
自1932年12月1日黎烈文接手《申报·自由谈》,鲁迅于1933年1月30日发表第一篇文章《逃的辩护》至1934年5月9日黎烈文离开《自由谈》,再到“新任者”张梓生于1935年10月31日亦被迫辞职不到两年的时间内,鲁迅在《自由谈》上总共发表了多少文章呢?鲁迅自己的总结是:
我常常写些短评,确是从投稿于《申报》的《自由谈》上开头的;集一九三三之所作,就有了《伪自由书》和《准风月谈》两本。后来编辑者黎烈文先生真被挤轧得苦,到第二年,终于被挤出了,我本也可以就此搁笔,但为了赌气,却还是改些做法,换些笔名,托人抄写了去投稿,新任者不能细辨,依然常常登了出来。一面又扩大了范围,给《中华日报》的副刊《动向》,小品文半月刊《太白》之类,也间或写几篇同样的文字。聚起一九三四年所写的这些东西来,就是这一本《花边文学》。
鲁迅在《自由谈》上发表的大量的抨击社会黑暗的富于战斗性的杂文,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也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忌恨。
为了勾勒反动派的面孔,鲁迅在上述3本杂文集的前言和后记特别是《伪自由书》的后记中,运用剪报的方式,将当时各种派别的报刊和人物对《自由谈》和鲁迅的态度与反应串联起来,成为当时文化战线的一个缩影,一种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实录。用鲁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用剪刀和笔来保存些因为《自由谈》和我而起的琐闻”——
这回趁几种刊物还在手头,便转载一部分到《后记》里,这其实也并非专为我自己,战斗正未有穷期,老谱将不断的袭用……将来的战斗的青年,倘在类似的境遇中,能偶然看见这记录,我想是必能开颜一笑,更明白所谓敌人者是怎样的东西。
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鲁迅全集》中,《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和《花边文学》,这3本著名的杂文集共有178篇文章,其中有140多篇是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的。这是鲁迅写作生涯中除他自己及其朋友、学生等主编的《莽原》、《语丝》、《未名》半月刊、《萌芽半月刊》等等之外发表文章最多的报刊,而这不到两年的时间也是鲁迅杂文创作辉煌的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