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文摘 >

《富春山居图》的前世今生缘--中国年鉴网

  

  2011年6月1日,面世660年,遭火殉360年,分隔两岸60余年的《富春山居图》得以在台北故宫合璧展出,此次合璧,既是文化盛事,又是见证两岸同根同源的民族盛事,圆了几代人的梦想和追求。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富春山居图》的前世今生,并见证他有一个完整的结局。

《富春山居图》的前世今生缘--中国年鉴网

  图片说明:《富春山居图》局部

《富春山居图》的前世今生缘--中国年鉴网

  图片说明:《富春山居图》局部

  诞生:黄公望携画云游 历时多年完成

  《富春山居图》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一幅名作,世传乃其画作之冠。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黄公望此画原本打算送给好友无用师,但在开始作画之后三四年里,他一直没有完成这幅长卷,而这段时间,他四处云游,每每回到山中别墅才会在长卷上补充一点。长卷表面上看来一气呵成,其实断断续续画了多年。

  无用师着急,问黄公望何时能完成。黄公望答曰,干脆外出时随身带着这幅画,以便尽快完成。可是,无用师又担心,万一途中被别人索取岂不是更得不到这幅画于是,他就让黄公望先题跋,写明完成后要送给无用师。

  在黄公望题跋4年之后,黄公望去世了,究竟他什么时候完成这幅画,一直没有定论。有人说,题跋后不久他就完成了,所以整幅画画了3、4年,也有人推测,他直到去世前才完成,所以说一直画了7年。无论哪种说法,也都只是臆断。但我们可以由此得知,黄公望用了很长时间,才使这幅长卷不断完善,因此可谓凝结毕生心力。

  流传:几度易手 被焚殉葬 一分为二

  1350年黄公望将此图题款送给无用上人,《富春山居图》便有了第一位主人,从此开始了它在人世间600多年的坎坷历程。

  此画作成之初,无用上人就“顾虑有巧取豪夺者”,不幸被他言中。明成化年间“明四家”之首的沈周藏此图时便遭遇“巧取”者,沈周请人在此图上题字,却被这人儿子藏匿。之后此图又出现在市上高价出售,敦厚的沈周既难于计较又无力购买,只得背临一卷以慰情思。

  后来,画作被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收藏,董其昌晚年把它卖给了吴正志,清顺治年间,吴氏子弟,吴正志之孙,宜兴收藏家吴洪裕得之后更是珍爱之极。恽南田《瓯香馆画跋》中记:吴洪裕于“国变时”置其家藏于不顾,惟独随身带了《富春山居图》和《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逃难。

  书画界将《富春山居图》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相提并论,是因为他们有相似的命运。唐太宗因太喜欢王羲之的字,而将《兰亭集序》陪葬;吴洪裕收藏《富春山居图》,死时也要用它陪葬,因怕后人在其死后不照办,于弥留之际,点火焚烧《富春山居图》,幸好被其侄子抢下,但已烧成两段,从此,《富春山居图》变为《无用师卷》与《剩山图》两部分。

  《无用师卷》的传奇:乾隆钦定真伪颠倒是非

  1652年《无用师卷》经丹阳张范我转手泰兴季国是收藏,后经高士奇、王鸿绪等辗转多人收藏,最终被安岐买到。安岐后来献入宫廷,为乾隆皇帝收藏,静静的放了近200年。

  1745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见到后爱不释手,把它珍藏在身边,不时取出来欣赏,并且在6米长卷的留白处赋诗题词,加盖玉玺。没想到,第二年,也就是1746年,他又得到了另外一幅《富春山居图》。他一边坚定地宣布后者是赝品,一边又以不菲的价格将这幅所谓的赝品买下,还特意请大臣来,在两卷《富春山居图》上题跋留念。直至1933年,故宫南迁文物停留上海期间,徐邦达在库房里看到了这两幅《富春山居图》,经过仔细考证,他发现乾隆御笔题说是假的那张,实际是真迹,即《无用师卷》,那幅伪作,被称作《子明卷》。而今,这真伪两卷《富春山居图》都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共同见证着中国书画收藏史上的一段笑谈。

  20世纪30年代(1933年),日军进入山海关,故宫万余箱的珍贵文物分5批先运抵上海,后又运至南京,随其他文物一起南迁,直至1949年,国宝迁台,《富春山居图》的《无用师卷》于是入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剩山图》的传奇:书画家吴湖帆为大义忍痛割爱

  1938年秋,上海古董名店汲古阁的老板曹友卿拜访书画家吴湖帆,因吴湖帆既是曹的“大客户”,也是 “顾问”,曹友卿此行就随身带了一幅刚刚买到的残卷,请吴湖帆“掌眼”。徐徐展卷,只见画面雄放秀逸,山峦苍茫,神韵非凡。吴湖帆捧画赏识良久,从画风、笔意、火烧痕迹等处反复研究,断定这就是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的前一部分《剩山图》,当即向曹友卿提出购买。几番交涉,吴湖帆拿出家中珍藏的国宝级青铜重器周敦(敦,古代食器),换了这幅残卷。

  从此吴湖帆自称其居为“大痴富春山图一角人家”,后来浙江博物馆供职的沙孟海得此消息,数次去上海与吴湖帆商洽,希望能够将此画入藏浙江博物馆,沙孟海晓以大义,又请出钱镜塘、谢椎柳等名家从中周旋,吴湖帆被沙老的至诚之心感动,终于同意割爱。于是1956年,画的前段《剩山图卷》来到浙江博物馆,成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