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文摘 >
歌剧剧本《老舍之死》诞生记--中国年鉴社
一
北京东四牌楼北边的钱粮胡同,是我度过少年时代的地方。一九五〇年,父母带着我和姐姐,住进钱粮胡同海关总署的宿舍大院,记得父亲告诉我和姐姐:“这胡同,是当年旗人领‘铁杆庄稼’的地方。”所谓“铁杆庄稼”,就是不用劳作,按身份就可获得的钱粮。因为住在那么一条胡同里,断断续续的,听父母讲了些关于满清八旗的事情。满族八旗兵入关的时候,说好听点是生气勃勃,说难听点是杀气腾腾,不管怎么说,总而言之,在旗的人多是彪悍自傲的。但是,定都北京,按地面分驻以后,皇帝对八旗成员采取包养起来的政策,钱粮胡同就是他们每月领取不劳而获的粮食及零用银子制钱的地方,这样一代代传下去,就有很大一部分旗人,成了游手好闲之徒。到辛亥革命之后,失去“铁杆庄稼”,又无一技之长,不少旗人只好变卖家产混日子,凡能变卖的全卖光了,就只好勉为其难地干苦力糊口,有的甚至沦为乞丐,冻饿而死。父亲说他青年时代所接触到的旗人,大多礼数周到、身体羸弱、怯懦自卑。不过父亲又一再对我们说,辛亥革命时,已经实现“五族共和”,五族即汉满蒙回藏,既然咸与维新,五族之间应无争斗歧视,大家要平等和睦地共同促进国家富强,你们同学里不管哪一族的小朋友,大家都要一起好好学习、欢乐游戏。更何况,那时我和姐姐都转入附近学校插班,学校里飘扬着五星红旗,老师告诉我们中国的民族不止五种,有五十六种之多。但是在学校里,光看服装,大家几乎全一样,分不出谁是哪个民族。
姐姐大我八岁,她到附近什锦花园胡同的一所中学插班,我则到隆福寺小学插班。我们插班的时候,学校还是私立的,没过多久,北京市的所有学校就全收归国有了。我那小学没有改名,姐姐那所中学,改叫北京市女十一中。有天姐姐放学回来,跟父母说,他们班上有个同学,是满族的,这个同学叫舒济。母亲听成了“书记”,颇感意外,“书记不是共产党干部里的领导吗?”经姐姐解释,才知道人家姓舒名济,因为是出生在济南,父亲这样给她取名。
又有一天,姐姐放学回来,宣布一条消息,就是舒济的父亲,是个作家,叫老舍,学校已经通过舒济,邀请老舍到校给同学们做报告,听完报告,要写作文的。父亲听了说:“原来她是老舍的女儿啊!老舍是大作家啊!”姐姐疑惑:“她爸爸姓老,她怎么姓舒呢?赶明儿我要叫她老济啦!”母亲就笑说:“别胡闹!她父亲原名舒舍予,老舍是笔名。咱们在重庆住的时候,有几年老舍一家也在重庆。老舍的小说写得可好啦,我就喜欢他写的《月牙儿》!”父亲说:“他最出色的恐怕还是《骆驼祥子》,只是你们还小,恐怕还不大适合来读。”听了这个话,我就千方百计找《骆驼祥子》,后来终于找到,背着父母读了,此是后话。
名作家到一所普通中学演讲,师生的兴奋可想而知。姐姐为把作文写好,“近水楼台先得月”,问了舒济好些问题,舒济只说:“听我爸讲吧。”讲完那天,姐姐满面红光回到家里,大家问她:“老舍讲得怎么样?”她说:“当然好啦。写作文不成问题啦。只是……老舍怎么拄个拐棍呢?”原来在她想象里,大作家,名人,应该从身体容颜上就完美无缺,因此当真实的老舍出现,表现出腿脚不利落,竟令她大出意外。我和姐姐一样,也是经过许多生活阅历之后,才懂得任何生命都不可能完美,即使是会被青史记载的名人,也总是将自身的善美,裹挟着人性的弱点以及外貌的瑕疵,展示于特定的时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