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败退台湾的国民党将领:曾经叱诧风云 今日隐忍苟活--国家史册(3)
将军们的落幕
去了美国的李宗[LiZong]仁最终还是没去台湾[TaiWan],尽管在1950年2月21日,蒋介石[JiangJieShi]指使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向在美国的“代总统”李宗[LiZong]仁发出了最后通牒,限李三天之内返台,否则便视作放弃职权。
李宗[LiZong]仁选择了回大陆[DaLu],在美国的6年寓公生活,让不甘寂寞的他最终坐不住了,于是在1965年7月,李宗[LiZong]仁和夫人一起飞回了大陆[DaLu]。在给李宗[LiZong]仁做口述历史的唐德刚的印象中,寓公李宗[LiZong]仁“最大的嗜好还是聊天、谈国事”,有时唐德刚甚至会带“一批谈客”去和李宗[LiZong]仁“谈国事”,这个时候李宗[LiZong]仁就会特别高兴,“谈笑终宵”,后来唐德刚不常去李府了,李宗[LiZong]仁每遇到重要新闻,还是打唐德刚家的电话要“谈谈”,遇到唐德刚不在家,李宗[LiZong]仁就要在电话里和唐德刚的夫人为“国事”谈上半天。
这让唐德刚觉得:“和这些青年的家庭主妇‘谈国事’,李‘代总统’也未免太委屈了。”唐德刚认为,这或许是李宗[LiZong]仁选择回大陆[DaLu]的原因之一,因为“北京的人民政协之内,胜友如云,吹起牛来,多过瘾!”
李氏夫妇回大陆[DaLu]的第二年,“文革”就开始了,不过由于受到周恩来的保护,他并没有[MeiYou]受到冲击。1969年1月30日,李宗[LiZong]仁因肺炎在北京逝世。
在台湾[TaiWan]的白崇禧,则因为李宗[LiZong]仁的回大陆[DaLu],日子更加难过。白崇禧与李宗[LiZong]仁同属桂系,在大陆[DaLu]时,白崇禧曾三度逼蒋介石[JiangJieShi]下台,让蒋介石[JiangJieShi]非常记恨。早在1953年,他在花莲打猎时,就曾遭到特务的暗杀,所幸逃过一劫。1966年冬天,也就是李宗[LiZong]仁回大陆[DaLu]的第二年,73岁的白崇禧被人发现暴毙身亡。关于他的死因,至今众说纷纭,不少人都认为是蒋介石[JiangJieShi]指示人在白崇禧常喝的药酒里做了手脚。对此,白崇禧的儿子白先勇说,这件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也许要等相关秘密档案解封了才知道。
在一定程度上,汤恩伯与白崇禧一样,也是死得有点“不明不白”。从大陆[DaLu]来到台湾[TaiWan]后,汤恩伯只落得一个[YiGe]“总统府战略顾问”的空头衔,于是他便想去日本,但蒋介石[JiangJieShi]又不允许,1954年5月,汤恩伯终于以治病为由去了日本,从此一去不返,死在东京一家医院的手术台上。有传闻说,是因为做手术的医生有亲属死于侵华战场,所以趁机报复。
像孙立人、薛岳这样的抗日名将,同样在是台湾[TaiWan]落寞终老。薛岳到台湾[TaiWan]后,虽然蒋氏父子都给了这员功绩卓著的战将以表面上的礼遇,但是薛岳接到却是一连串的闲差,如“总统府战略顾问”、“中国国民党改造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行政院政务委员”、“光复大陆[DaLu]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于是他只好隐退在台湾[TaiWan]南部的嘉义乡间。闲云野鹤的生活让薛岳成为了“百岁老人”,他在1998年5月去世,享年103岁。
孙立人虽然也像薛岳一样以高寿而终,但是却在台湾[TaiWan]走过了长长一段波折时期。1955年5月25日,孙立人因僚属郭廷亮等七人涉嫌叛乱被捕,之后就被当局软禁起来。在台湾[TaiWan]公众的印象中,这就是迷雾重重的孙立人“兵变”事件。
在实施软禁期间,当局对孙立人实行了“不杀,不审,不问,不判,不抓,不关,不放”的“七不政策”,以软禁代替论罪,以“查考”代替自由。
三十多个年头过去了,一直到1988年3月,孙立人才恢复自由。这一年,台湾[TaiWan]《自立晚报》独家发表消息,说孙立人将军还活着,就生活在台中市。这一消息很快就震惊了岛内外,台中民众尤其感到惊讶,多少年了,由于孙立人就像消失了一样,许多人早已相信了“孙立人已经仙逝”的传闻。
1988年11月27日,孙立人迎来90大寿,前来祝寿的老战友和各界人士有6000多人。1990年11月,也就是孙立人获得自由的第三年,他以91岁的高龄去世。
台湾[TaiWan]的一位教授在孙立人去世后写到:“孙立人将军的丧礼确是倍极哀荣,自动前往吊唁者一万余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像孙立人这样的人去世也代表了一段岁月的结束,这个教授在看了人们排成一公里长的队伍为孙立人送葬后感到:“今后在台湾[TaiWan]大概不可能再有同样的感人场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