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北京人艺往事:周恩来停掉《潘金莲》演出(图)--中国年鉴网
1962年春,周总理[ZongLi]在人艺与大家[DaJia]联欢。
曹禺曾如此评价北京人艺:我是爱这个[ZheGe]剧院的。因为我和一些老同志在这个[ZheGe]剧院天地里,翻滚了30年。我爱那些既有德行又有才能的好演员、好导演和那些多才多艺的可爱的舞台艺术工作者们。我爱剧院里有各种各样性格的工人们。我和他们说笑、谈天、诉苦恼,也不知道有多少回了。戏演完了,人散了,我甚至爱那空空的舞台。微弱的灯光照着硕大无比的空间,留恋不舍……
人艺老编剧梁秉堃曾为曹禺秘书,在《史家胡同56号:我亲历的人艺往事》中,他以第一人称的口气,讲述了从周总理[ZongLi]到曹禺、于是之等老艺术家和大大小小的人艺鲜为人知的往事。
老人艺们的绰号
想起过去北京人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挺令人兴奋的,也挺令人留恋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上至剧院院长、党委书记,下至各科科长、各室室主任,人们从来不称官衔,一律直呼其名,而且常常是亲切地免姓呼名,或者干脆起上个近似“爱称”的绰号。
比如,曹禺同志,大家[DaJia]从来不叫他“曹院长”,而是叫他“曹头儿”。以至连家属、小孩儿们也叫他“曹头儿”。他非但不反感,还会向你笑着答应。再比如焦菊隐同志,大家[DaJia]不叫他“焦副院长”、“焦总导演”、“焦导演”,而是尊敬地称之为“焦先生”。多少年来就这么叫惯了,甚至影响到周总理[ZongLi]也跟着我们[WoMen]这么叫。
还有赵起扬同志,大家[DaJia]也从来不叫“赵副院长”、“赵书记”,而是叫他“起扬”;欧阳山尊同志,大家[DaJia]也同样从不叫他“欧阳副院长”或者“欧阳副总导演”、“欧阳导演”,而是叫他“山尊”……
这个[ZheGe]优良传统一直沿袭至今。后来的各位副院长、副书记,大家[DaJia]分别叫他们:“是之”、“苏民”、“兆华”、“连昆”、“崇林”。叫的人上口,听的人顺耳,谁也不介意。如果你参加人艺一个[YiGe]会议,大约是听不出谁是“官”,谁是“兵”的。大家[DaJia]都觉得这种称谓有助于建立一种和谐、宽松的艺术创作气氛。
与此同时,人们还善意地创造了一些绰号,而且一经出现,便很快成为全院的共同“财富”,一叫就是几十年。
李绪文同志是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从北京展览馆调到剧院来的,当时还是个20多岁的小伙子,在剧院负责搞道具的制作和管理工作。他生就一副好嗓子,常常一边制作道具一边学那么两句歌唱家李光羲的《货郎与小姐》,还真有那么点儿意思。
1958年,剧院到山东巡回演出《烈火红心》和《红旗飘飘》,大家[DaJia]都住在济南山东剧场的后台。每天晚上演出以后,吃过了夜宵,人们总还要兴奋一段时间不愿意睡觉。有的闲聊,有的下棋,有的看书,有的打扑克,过着“夜游神”的生活。
一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李绪文非常困,可是环境实在是不安静,他翻来覆去也无法入睡。
李绪文不得不哀求各位:“亲爱的大哥们,小声点儿吧,我实在没法睡啊!”人们理也不理,该干什么干什么。
“亲爱的大哥们,我求求你们了!”李绪文再一次呼叫着。
人们仍然不理睬,有的人甚至故意高声大笑。
李绪文实在没有[MeiYou]办法,只得跪在床上,连连给大家[DaJia]作揖。
有人喊了一嗓子:“你先睡觉也可以,唱个歌儿我们[WoMen]就安静下来。”
“一定”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好嘞!”李绪文无奈,便跪在床上唱起来,“卖布卖布来,卖布卖布来……”大家[DaJia]起哄似地鼓着掌。
歌唱完以后,人们的声音确实小多了,李绪文也就很快入睡,轻轻地打着呼噜。从此,每天晚上只要环境一不安静,李绪文便大声疾呼:“亲爱的大哥们!”一声下来,大家[DaJia]还真就放低了声音。同样,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时间一长,大家[DaJia]反把李绪文叫做“亲爱的大哥”了,后又简称为“大哥”。没过多少日子,全院都叫开了“大哥”,包括曹禺院长和赵起扬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