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祖父许德珩与姑爹邓稼先--国家年鉴(2)
祖父[ZuFu]和祖母当面称呼姑爹“稼先”,两人私下谈话时称他为“邓孩子”,视同己出。当时,虽然祖父[ZuFu]经常在会议上遇到聂荣臻、张爱萍和钱三强,彼此之间很熟,但从不谈起姑爹和他的工作[GongZuo]。据说祖父[ZuFu]和别人谈到姑爹的工作[GongZuo]情况有两次,第一次是在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祖父[ZuFu]的老友、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严济慈公公曾经对我祖父[ZuFu]说:邓稼先了不起。另一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九三学社的一次会议上,王淦昌走过来对祖父[ZuFu]说:“许老,稼先的工作[GongZuo]很有成绩啊!”祖父[ZuFu]听后十分高兴,对王老说:“你们要多帮助他。”
对姑爹的家庭,祖父[ZuFu]责备过一次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曾分配给姑爹一套两居室的楼房。后来,给他调到一套三居室居住,直到他去世。他家里没有沙发,家具也十分简单,除了书架、桌子和床以外没有什么摆设。去世之前一年,姑爹被任命为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本有条件搬到部长公寓去住,但姑爹没同意。姑姑[GuGu]也就一直住在那套三居室的老房子里面,她曾经对杨振宁教授[JiaoShou]说:中国研究核武器的开支比其他国家少很多。杨先生听后摇了摇头说:若算上科学家的生命,计算结果就不是这样了。
1966年,我的表姐[BiaoJie]邓志典刚刚进入中学。两年多以后,她与我的姐姐一起被分配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几十年后,姑爹的同事们仍然记得那天“老邓替典典背着行李,坐公共汽车到火车站送她去内蒙古”的情景。表姐[BiaoJie]当时只有14岁半。姑爹的同事们回忆说:那时我的表哥邓志平只有11岁,他看到叔叔阿姨们笑就说:“我爸要是能像你们一样还能笑该多好啊!”——这是因为谁都知道姑爹以前是个爱笑的人,别人对他说话时,他总是眯着眼睛微笑着听。
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表姐[BiaoJie]决心把握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上大学。她每天下班后抓紧时间补习没有学过的初中和高中知识。姑爹出差回北京时,每天晚上给表姐[BiaoJie]辅导数学和物理。表姐[BiaoJie]和表哥遇到难题时更愿意向姑爹的搭档、邻居于敏叔叔求教。他们[TaMen]说:“于叔叔讲题那叫一个清楚,比我爸强多了。”姑爹听后总是无奈地笑着摇头。1978年夏天,高考成绩公布以后,姑爹认为表姐[BiaoJie]和表哥的成绩不理想,他对我祖父[ZuFu]说这两个孩子考得不好。祖父[ZuFu]马上对姑爹说:“你不能批评他们[TaMen]。你的工作[GongZuo]那么忙,整天不在北京,你对他们[TaMen]的帮助有多少?你不能帮助他们[TaMen]就不能批评他们[TaMen]。”这是我看到的祖父[ZuFu]对姑爹的唯一一次责备。
1996年6月,《光明日报》社与北京电视台的记者来家中采访我父亲、姑姑[GuGu]、我祖父[ZuFu]的秘书于永水和我。记得姑姑[GuGu]回忆起她与姑爹在1958年8月之前的生活:姑爹的事业蒸蒸日上,研究成果不停地见诸报端,极有可能成为一位理论物理方面的权威。他们[TaMen]夫妇过着安逸、恬静、舒适、愉快的日子,周末必带孩子去爬山、游泳、散步。这时,记者问姑姑[GuGu]:如果让邓稼先重新选择,他还会走这样一条路吗?姑姑[GuGu]和我不约而同地回答:他会的!祖国把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交给他,他向祖国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生命。一生能够如此地被祖国信任,又能够如此地报效祖国,是多么难得啊!姑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死而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