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三年困难时期调粮出川:李井泉为何至死都不辩解--中国年鉴(2)

  

  父亲[FuQin]的言传身教

  1940年,父亲[FuQin]在延安与肖里相识,次年结为夫妻。两人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携手走到了一起,经历了几十年风风雨雨,两人的感情始终如一。在战争年代,他们有五个儿子相继出生,每个孩子的取名来自毛泽东的文章或讲话。我的大哥和二哥分别取名黎风,明清,是因为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讲过“黎明风清”。三哥名叫巨一,出自毛泽东对“七大”的总结“巨大统一”。四哥叫“新桅”,出自毛泽东的文句“新中国的桅杆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我排行第五,叫“在望”,出自毛泽东所写的“新年祝词”标题“胜利在望”。我在文革结束后,把名字改成了“再望”,因为我经历了大难而不死,终于有了新的希望。

  战争年代,父母的战友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子女,我们[WoMen]家儿子多,父母就把儿子送人。三哥送给孙志远(原国家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弟弟华川送给张经武(原中央[ZhongYang]人民政府驻西藏代表),把我送给了申国藩(原成都市委监委常务委员,老红军)。我们[WoMen]家兄弟因此有不同的姓,各住一方。

  父亲[FuQin]和贺龙在战争年代就结下生死之交,解放后我大哥一直住在贺龙家,二哥到北京念书后也住在贺龙家。四哥到北京念书后住在孙志远家。从1962年到文革初期,我和两个妹妹一直在四川[SiChuan],与父母住在一起。

  父亲[FuQin]一年到头忙工作,对子女的学习、生活很少过问。“读书要靠自己,生活要靠自己,将来工作更要靠自己,”这就是他对我们[WoMen]的要求。我们[WoMen]兄弟姐妹考大学选专业,征求他的意见时,他每次都说,通通去学数理化,学技术,今后谁也不要从政,也不要经商。于是我的大哥、三哥、四哥都考上了清华大学,分别学工程物理学和无线电电子学,二哥考上了北京航空学院,弟弟张华川进了南开大学学半导体,大妹妹李大蓉进了江西医学院学医,二妹李力清进了北京外国语学院学英语。三哥孙巨在美国读完博士,取得两项技术专利,美方想要留用他,给出很高的待遇条件,父亲[FuQin]闻知,要他回国工作,三哥很快就回来了。

  父亲[FuQin]很少谈及自己的革命生涯,在长征中,他先后在第一、第四、第二方面军任职,两过草地,历尽艰险,是我军少有的参加过长征的三个方面军的红军高级将领。我曾多次问他长征经历,他都不肯说。只有一次吃晚饭时,他突然谈到过草地吃牛皮的往事,说牛皮很难煮烂,硬邦邦的,咬不动,咽下去后肚子疼。

  1965年末,我们[WoMen]中学排演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里的舞蹈《秋收暴动》,我演了一个红军战士,父亲[FuQin]闻知非常高兴,这个节目在成都人民公园为群众演出时,他亲自来看。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HarrisonSalisbury)写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时,四川[SiChuan]采集素材,我几次接待陪同他。他得知我父亲[FuQin]是长征将领,想要做采访,我打电话到北京,父亲[FuQin]没有同意。后来索尔兹伯里通过我请父亲[FuQin]推荐关于长征的书,父亲[FuQin]对我说,杨成武写的《忆长征》符合事实。当时书店脱销,父亲[FuQin]就把他读过的那本给了我。我把书寄往美国,索尔兹伯里收到后十分高兴,当即给我来信表示感谢,以后又来信说,这本书对他写作很有帮助。

  父亲[FuQin]的经历对研究中国现代史很有价值,我曾数次提议为他录音,把他的回忆保留下来,但他不同意。他说,好多人写的回忆录都不符合事实,编造故事,有些人把自己写得很了不起,吹得过了头。那么多先烈都牺牲了,我能活到今天,只有多做工作,要写历史,就写那些牺牲的同志[TongZhi]们,让人民记住他们。

  关于父亲[FuQin]的许多往事,我是陆续从一些文献和文集里看到的。2001年,中共建党八十周年之际,中组部、中宣部、中央[ZhongYang]电视台等部门单位联合制作了一部大型电视文献专题片《使命》,这部文献片的第三集介绍党的七大选举中央[ZhongYang]委员会,只能选七十人,为了增强党的团结和统一,要照顾“山头”,必须要把井冈山那批人里拿掉几个人,一个李井泉,一个陈光。90多岁的七大代表王恩惠回忆说:“李井泉这个人当时心胸很开阔,他说:应该,是多了一点,你不拿我,拿别人还不是一样的。这是李井泉的表态。”父亲[FuQin]在世时,从来没对我们[WoMen]讲过这件事。对于官位、荣誉,他看的很淡。

  抗日战争初期,中央[ZhongYang]派他率游八路军120师358旅的游击支队北出绥远,在大青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与日伪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创建内蒙古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功勋。1942年,他担任了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政委,为我军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军政干部。中共中央[ZhongYang]在《人民日报》刊登的《李井泉同志[TongZhi]生平》中,对他的历史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李井泉同志[TongZhi]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四川[SiChuan]文物收藏家樊建川先生在建川博物馆《中流砥柱馆》,专版展览了李井泉的抗战事迹和照片,并在“壮士广场”为他立像。樊建川对我说,他父亲[FuQin]是跟随贺龙、李井泉的部队南下解放成都的,他父亲[FuQin]生前对他说,李政委是我们[WoMen]的好领导,是抗战的功臣。

  文革中,父母遭受林彪、“四人帮”集团残酷迫害,母亲在秘密监狱被迫害致死。我的二哥在北航被造反派拷打致死。其他兄弟姐妹也无一幸免,四哥、弟弟被关进北京“黑干子女学习班”强迫“改造”,大妹妹和我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在学校牛棚“劳改”。文革结束时,北航准备处理打死我二哥的两个学生,征求我父亲[FuQin]意见时,父亲[FuQin]强忍悲痛说,参与打人的学生当时还年轻,不懂事,是受了“左”的思想影响和蒙蔽,还是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给他们一个出路。这两个学生得以“解脱”,分配了工作。

  得知肖里被迫害致死的噩耗,许多老同志[TongZhi]感到悲愤。1972年,邓小平伯伯和卓琳阿姨在江西把我和两个妹妹接到他们家过年,邓伯伯亲自下厨房为我们[WoMen]炒菜做饭,给了我们[WoMen]极大的安慰。

  1978年,父亲[FuQin]到四川[SiChuan]参加了肖里同志[TongZhi]骨灰安放仪式。那一天前来参加仪式的老同志[TongZhi]很多,许多人泣不成声。父亲[FuQin]与他们一一握手,致以感谢。会后他立刻去了自贡、江津、宜宾、达县、万县等多个地方,勉励当地同志[TongZhi]把对“四人帮”的痛恨化作建设国家的动力。

  父亲[FuQin]多年来积劳成疾,加上文革期间身心受到极度摧残,身体每况愈下,腹部动脉长了血管瘤,住进北京医院,为防病灶扩散,他的下肢被截除。我与父亲[FuQin]生前最后一次见面,是在1988年10月,我从英国回来路过北京,到医院看望他。当时他已不能讲话,也不能进食,全靠鼻饲维持营养,事实上已是植物人。我握着他几乎干枯的冰凉的手,想对他说几句话,却没有说出来,他已经听不到儿子的声音了。他把许许多多的事放在心里,默默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在我心中,父亲[FuQin]永远是那座无言的青山。

  李井泉生平简介

  1909年-1989年,江西省临川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直属队党支部书记[ShuJi]、师政委、军政委、三军团四师政治部主任,红二方面军师政委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副旅长、旅政委、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分局书记[ShuJi]兼军区政委、兵团政委等职。

  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共川西区委第一书记[ShuJi]、川西军区政委兼行署主任、中共四川[SiChuan]省委书记[ShuJi]、第一书记[ShuJi]、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省政府主席、中共中央[ZhongYang]西南局第三副书记[ShuJi]、西南军区副政委、西南协作区主任委员等职。1958年在中共八届五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ZhongYang]政治局委员。1960年后,任中共中央[ZhongYang]西南局第一书记[ShuJi]、成都军区第一政治委员、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主任。是中共八、十、十一届中央[ZhongYang]委员。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十二届中顾委常委。

  作者简历 申再望,李井泉同志[TongZhi]之子。1948年11月生于山西省兴县。毕业于重庆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曾任职第一机械工业部成都工具研究所、四川[SiChuan]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新华社香港分社外事部、四川[SiChuan]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单位。出版散文集《生命之树常青》,译著《古老的人民》、《雕鹄的荒野》、《时光的瞬间》、《奥运奖牌上的中国文化》,翻译电视纪录片《大熊猫探秘》、《神秘的三星堆》等。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