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新青年》五一节为工人说话--国家史册
图:蔡元培为《新青年》五一纪念号题词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第七卷第六号出版《劳动节纪念号》。一篇题为《天津造币总厂[ZongChang]底工人[GongRen]状况[ZhuangKuang]》的调查报告赫然在列。作者杨赓陶当时还只是在该厂[GaiChang]实习过的年轻技术工人[GongRen],没什么名气。不过,后来他成为爱国民主人士,1941年起任民盟中央执员。
“五一”特刊
1920年3月,陈独秀已“决计”将计划于5月1日出版的这期《新青年》编辑成《劳动节纪念号》推出。为此,在《新青年》七卷五号上,还发表了《本志特别预告》:“每年5月1日,是1886年美国芝加哥大会议决八小时底运动胜利纪念日,后来每逢此日,欧美各国劳动界,常有盛大的纪念活动。本志次号出版期刚逢到这个盛节,所以决定发行《劳动节纪念号》,当做我们‘游惰神圣’的民族一声警钟”。
陈独秀做了两项工作,一是直接写信向友人约稿,二是设法调查产业集中地的劳动状况[ZhuangKuang]。“有托朋友调查的,有登报征求又派人亲自调查的”,而“在调查的时候,承许多劳动者指导和帮助”。另外,也有的稿件是工人[GongRen]撰文投稿的。《天津造币总厂[ZongChang]底工人[GongRen]状况[ZhuangKuang]》一文应该就属于后者。
《纪念号》中即有孙中山、蔡元培等名人的题字,也有名不见经传的九位一线工人[GongRen]的题字,还刊登了33幅反映工人[GongRen]劳动状况[ZhuangKuang]的照片。工人[GongRen]的题字和照片刊登在当时在全国很有影响的大型刊物《新青年》上显得很特别,这是知识分子与工人[GongRen]运动相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
《纪念号》的开篇文章是李大钊撰文的《五一运动史》,文中介绍了国际劳动节的由来及欧美工人[GongRen]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史。李大钊希望中国工人[GongRen]“认定今年‘五一’纪念日作一个觉醒的日期”。《纪念号》另有对美、英、日劳动运动的介绍,还全文刊载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劳动法典》。《劳动节纪念号》的三分之二篇幅都是对国内劳动状况[ZhuangKuang]调查的文章,包括香港工人[GongRen]罢工、巴黎华工以及南京、唐山、山西、江苏、江都、长沙、芜湖、无锡、北京、上海、天津和皖豫鄂浙冶铁工人[GongRen]劳动状况[ZhuangKuang]的调查,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工人[GongRen]阶级的生存现状。其中包括陈独秀撰文的另一篇文章《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蔡和森认为,《新青年》以前“是美国思想宣传机关”,但直到刊出了“五一劳动节特刊”之后,才标志着陈独秀“由美国思想变为俄国思想”、“宣传社会主义了”。
陈独秀还积极地参加工会组织庆祝“五一”节的筹备工作,首先提出将纪念会的名称定为“世界劳动节纪念大会”,上海工人[GongRen]第一次大规模地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及所提出的口号和发布的宣言,都是在陈独秀的指导之下进行的。“五一”这一天,广州、北京、漳州等地工人[GongRen]也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使中国在“黑暗里突然的透出一线儿红”。1920年的五一节,天津造币总厂[ZongChang]的工人[GongRen]组织是否有所行动,尚不得而知,有待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