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洋人在上海的圈地拆迁--国家年鉴

  

  直到1936年,上海《新闻报》还提及这场发生于1863年的圈地风波,并刊出两张未交兑的田单

  1843年上海开埠,外国商人陆续多起来,他们需大批土地建造适合他们生活习惯的住宅及作为经商设厂、仓库而用。

  当时上海除老城厢及沿黄浦江的小东门大街、十六铺和大东门街码头一带,因水陆运输频繁,而商铺林立、街市繁忙外,其余地区还都是一片农田。事实上直到上世纪初,今天已为上海钻石地段的静安寺愚园路一带,还是一片山村野趣,是西侨郊游策骑的地方。

  洋人在上海语言不通环境不熟,他们买地皮,即现今说的进行地产交易,当时没有地产公司,便通过通事(翻译)找到图书(非书本,而是上海县衙指派在各地区专司土地买卖抵典及过户的专职人员)再通过地保(相当今天的居委干部),地保对土地持有人背景及土地位子品质可谓知根知底,由地保找来土地产权人,经多次洽谈,事成之后,钱款再通过环环瓜分,真正到土地产权人手中,只剩四五成之多!

  中国人向来视土地为命根子,他们也世世代代在此耕作生息,一旦失去土地,非但生机断了,连带中国人最重视的宗族之根也给硬生生地拔掉了!但昏庸无能的清政府对洋人所求百依百顺,遭殃的是百姓。

  以1863年英国人要建造第三跑马厅为例。英国人酷爱骑术,到上海后,把老家的马术文化也带来了,他们先后在上海圈了大片土地,已造了两个跑马场,后又以原有的马场不合规格为名,向清政府提出要土地造第三个跑马场。

  当时跑马总会负责人霍格提出要造一所周长为十英里、宽六十英尺的跑马道,约需51亩土地。请上海道台协助全盘处理。上海道台不到十天便向地产持有人和地保发出“正确议价,以便过让”的命令。霍格等人拿到此文件,即开始策马圈地。他们骑马从泥城桥起,往西再拐南经芦花荡(今黄陂北路),到周泾浜、洋泾浜交叉点(今市工人文化宫),再沿浜回到出发点,所经之处,都竖起木桩上绳子圈出地皮,然后拆掉民居筑起篱笆,不经任何面议,以30两银子一亩地、30两银子一间房、1两银子一座坟的代价收购,这样的价格还不到当时平均地价的七分之一!

  至于圈在跑道内的约四百多亩农地,则以一亩一块银元的代价,令土地持有人不得在内自盖房屋,并不得出租给跑马公司以外的任何人。这明显是个阴谋,这被一圈马道圈起来的耕田,连出入都难,哪里还谈得上耕种居住?经村民们反抗,马会当局让步以每亩150两银收购,但先只付50两,余款待日后造了新楼后再补。

  欲哭无泪的业主明知土地保不了,有的息事宁人拿了银两交出地契,另谋生路,但仍有三分之一人拒交地契,但沪道台还是不顾百姓反抗,于1863年11月28日一意孤行,将430亩地的地契发给跑马公司,拱手将上海百姓利益让给外人。

  中国业主当然不罢休,几次三番要求补地价,以致英国不得不再让步。再拨出5000两银限在一个月内要求地产权人交出地契,作买断处理。但仍有不少农民拒交。直到1936年,上海《新闻报》还提及这场发生于1863年的圈地风波,并刊出两张未交兑的田单。

  据说还有一百多张田单未收回,可见争气不争财的村民还有不少!不知这些刚烈的誓死保卫家园的上海人后来命运如何?

  当年跑马厅内有不少坟墓,中国人视祖坟为家族图腾,所以不畏洋人的诱迫所动。跑马总会只好将此作为租地陆续付给费用,据载最后一笔为600大洋,记载为1935年。从1863年到1935年呀!可见当年中国人对洋人拆迁的抗争,有多激烈!

  今上海展览馆原为哈同花园,犹太地产大王哈同,也是借助于上海地方势力购进静安寺路大批农田起造大宅哈同花园。偏偏有一户张姓人家(即海上名医人称张聋彭)就是不肯迁走祖坟,每年春秋两季还要入园来烧纸拜祭,悲悲切切的,想来是有意做给外国人看;这是阿拉中国人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哪容得你们外国人如此神气活现,对此,哈同也只好自认倒霉。(程乃姗)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