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论光绪朝的继统之争--中国年鉴网

  

  一、立嗣危机

  1875年1月12日,同治病亡,其无子。有清一朝首次遇到需从皇帝子嗣外寻找继承人的严重情况。宗祧继承的原则是“有子立嫡,无子立后”,无子时,以人为方式弥补自然血缘的缺憾,以获得继承人,即为立嗣,以续承宗庙世系。帝嗣的选立,则不仅攸关皇脉延续,更与国家命运关系重大。翁同龢对选嗣过程有亲历记述:“戌正,摘缨青褂。太后召诸臣入,谕云此后垂帘如何?枢臣中有言宗社为重,请择贤而立,然后恳乞垂帘。谕云,文宗无次子,今遭此变,若承嗣年长者实不愿,须幼者乃可教育,现在一语即定,永无更移,我二人同一心,汝等敬听,则宣布曰某。维时醇郡王惊遽敬唯,碰头痛哭,昏迷伏地,掖之不能起”[1]。当晚,载湉从醇王府被迎入宫,成为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第九代皇帝。与此同时,两宫也完成再次垂帘听政的“合法化”手续:“朕恭呈慈安……慈禧懿旨,览王大臣等所奏,更觉悲痛莫释,垂帘之举,本属一时权宜,惟念嗣皇帝此时尚在冲龄,且时事多艰,王大臣等不能无所禀承,不得已姑如所请”[2]。

  一般认为,慈禧选帝主要基于以下考虑:载湉年幼,仅只4岁,便于慈禧垂帘听政,如果拥立长君,听政便不合法度。载湉与慈禧关系密切,他是咸丰弟奕譞和慈禧妹叶赫那拉氏所生,既是慈禧的侄子又是外甥。另层原因是,载湉与同治同属“载”字辈,这有违常理,原本继承同治帝位的应该在同治下一辈(“溥”字辈)中寻找,但那样一来,将使慈禧成为虽尊而疏的太皇太后,同治皇后将成为皇太后,慈禧的垂帘听政间隔一辈变得失去名义。所以慈禧只能在同治同辈中寻找。王国维尝言:“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制度)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皆任天而不参以人,所以求定而息争也”[3]。同治无子,无法天定,本身就面临“任人者争”的风险和变数,慈禧立嗣顿使宫廷中的各种关系愈发复杂,潜伏下三大危机,也就是有三种关系必须调适。第一,先帝与后帝的关系,光绪继嗣咸丰,光绪之子却要继嗣同治,其间如何理顺?宗祧继承的根据就是血缘与辈份的关系,满人入关前,并无过继法条的规定,时有先兄弟后子侄袭职情况的发生。入关后,受汉族立继嗣子观念的影响,继嗣行为渐趋规范。康熙十年规定:“如无子嗣,准将近族之子,过继为子”[4]。明确选立继嗣对象是“子”而非兄弟,皇室自然不能例外。但慈禧却打破成例,实行兄终弟及,而非父位子继。因事情牵扯到两宫听政和三代皇帝(前朝皇帝咸丰、大行皇帝同治、当朝皇帝光绪),有些利益还互有冲突,有顾此失彼的情况,又使得臣僚的立言特别谨慎。第二,慈禧与同治皇后的关系,慈禧为了揽权,刻意防止在同治下辈中寻找继承人,将光绪的帝位得来不是同治,而是跳到上一辈,来自十三年前就已经去世的咸丰,这样,慈禧还是皇太后,同治后却成了“皇嫂”。这于情(放弃自己亲生儿子)于理(改变顺序继承)都不顺,也使同治皇后与光绪的关系,与两宫的关系,在宫廷中的地位,在在难堪。第三,光绪与醇亲王奕譞的关系,即要防止因其为皇帝生父而操控政权的可能。

  在三种关系中,第三种关系最容易解决。各方都不愿此种局面出现,即便是当事人奕譞也没有这种能量和胆量。1875年1月15日,朝廷讨论“醇亲王辞免差事折”。翁同龢上密疏请求为奕譞保留“神机营差事”。未被慈禧采纳,密奏留中未发。第二种关系比较棘手,但同治后无拳无勇,随其很快去世部分得以解决,却也成为后来事发的引子。而以第一种关系最复杂,因其直接牵扯“储位密建”祖制的恪守和继嗣继统间的矛盾悖逆,涉及到三代皇帝乃至皇绪帝位的正统性。正统危机在选嗣当下即已发生,“诸臣承懿旨后,即下至军机处拟旨,潘伯寅意必宣明书为文宗嗣,余意必应书为嗣皇帝,庶不负大行托付,遂参用两人说定议”[5]。从记述看,太后只是提出人选,细节并无考虑,而由近臣来弥缝。翁同龢、潘祖荫的讨论一下子抓到了问题关键,就是如何处置同治、光绪两帝间的平衡,为光绪立嗣寻找入乎情理的解释,慈禧在立嗣时对此明显缺乏考量。

  果不其然,光绪即位未几,风潮便起。1875年2月20日,内阁侍读学士广安首先将问题提出:“窃维立继之大权,操之君上,非臣下所得妄预也”。但因事情处置于“理”上仍待“变通”,“又非臣下所可缄默也”。广安为同治鸣不平:“惟是奴才尝读宋史,窃有感焉。昔太祖遵母后之命,传弟而不传子,厥后太宗偶因赵普一言,传子竟未传侄,是废母后成命。遂起无穷斥驳。”有鉴于史,广安建议将“我皇上将来生有皇子,自必承继大行皇帝为嗣,接承统绪”的安排“即请饬下王公大学士六部九卿会议,颁立铁券,用作奕世良模”。即用“颁立铁卷”这一封建王朝的最高立法方式将此固定下来,成为不容更替的铁定安排,以防日后有变。广安奏折并未深究继嗣中的各种矛盾,只是要求将既定安排用更稳固的方式定格。但这也触犯了慈禧的敏感神经,“广安奏请饬廷臣会议颁立铁券等语。冒昧渎陈,殊堪差异,广安著传旨申饬。”[6]

  因事涉天子,非一己一姓的家务事,而是天下事。中国的士人们又有着视天下为己任的不绝如缕的传统,“言谈微中”的狂优和持“道”不屈的君子,即使在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候也没有绝迹。正因此等人物的前仆后继,保持着中国政统和道统的基本稳定。何况慈禧所行不道,要想堵塞天下悠悠众口是不可能的。1875年3月27日,同治皇后死,“道路传闻,或称伤悲致疾,或云绝粒陨生”。御使潘敦俨又挺身发难:“默念穆宗嗣统未有定议,孝哲毅皇后又仰药殉,遂疏请表彰穆后潜德,更谥号。”此种暗指大犯忌讳,朝旨“斥其以无据之词率登奏牍,实属谬妄,交部严议。”结果是罢官免职。天下有道,君子出而扶持君主,天下无道,君子归当隐士。此后,潘敦俨“归隐于酒,阅二十余年卒”。[7]

  严厉惩处之下,挺身赴义者仍续起不绝。君臣父子为中国传统理念的大纲,中国古代家、国不甚分的体制使君权渗透着父权,君臣关系某种程度上映透着父子关系,“天子”并非就是真正的天之子,而更多的是人之君,正如父母不会不犯错误一样,帝位的秉持者也非永远正确,因此就有接受规劝的必要。臣民的“子弟”身份使之只能安于被统治者的地位,但同时也使“子弟”们多少保有了一些规劝长辈的传统义务。虽因过问的是“天大的事”,说得不合适,会引来绝大麻烦。好在,士大夫自古即有“定臧否,穷是非,触万乘,陵卿相”,“自置于必死之地”而不辞的志气。因此,“规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政治文化传统,士子是这种传统的中心承担者,以“帝位之师”自居。[8]晚清,士子的这一地位存在已经斑驳陆离,前几次谏言均被驳回或严谴,无奈中,只得行之以激切,其中真正有不得不的原因。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