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刘源回忆:我们为什么叫杨尚昆“杨爸爸”--国家史册
核心提示:开始是叫杨叔叔的,可不知怎么的,我们从小叫李伯钊同志“李妈妈”。有一次尚昆同志说:你们叫她李妈妈,可叫我杨叔叔,这就不合情理了。后来,我们就叫他杨爸爸了。
今年是杨尚昆诞辰100周年。作为老一辈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杨尚昆的历史功绩为人称道。在黄峥编著的《王光美访谈录》中,王光美、刘源则从另一个侧面回忆了生活中的杨尚昆。
王光美:在西楼的时候,尚昆同志家和我们家住得很近。那时在西楼公共食堂小餐厅吃饭的领导同志有4家:朱德同志、彭德怀同志、杨尚昆同志家和我们家。还有一个江青的姐姐,本来也在小餐厅吃饭,她一看这里都是领导同志,不好意思,就一个人挪到食堂后面的准备间去吃了。4家各有各的厨师,各吃各的饭。我们家和朱老总家伙食比较差,因为孩子多,平时家庭经济比较紧张。有时星期日,朱总的儿子孙子都来了,要开两桌饭,用小脸盆那么大的盆装菜。彭总和尚昆同志家伙食比较好。彭总没有子女,经常是一个人吃饭,浦安修同志平时不怎么来中南海吃饭。尚昆同志夫人李伯钊同志是中央戏剧学校校长,是文艺高级专业人员,工资比较高。
刘源:尚昆同志家伙食好,可吃饭时冷清,不像我们家小孩多,星期天都回家,开饭时热闹非凡。我们家一般都是家常菜,茄子、粉条、豆角什么的。开饭时,我父亲总是用一个空盘子,一样夹一点,自己埋头吃,吃完就走,不多说话。每次一等他夹完,我们就上前抢呀!孩子们抢着吃,很热闹。尚昆同志一见我们这里热闹,我父亲又走了,就把他那里的好菜端过来,给我们小孩吃,他背着手站在后面笑咪咪地看,看我们抢菜吃。有时还把我们拉到他的桌子上吃。彭总有时也叫我们孩子上他那儿吃。
尚昆同志脾气特别好,喜欢小孩,我们都叫他杨爸爸。为什么叫他杨爸爸呢?开始是叫杨叔叔的,可不知怎么的,我们从小叫李伯钊同志“李妈妈”。有一次尚昆同志说:你们叫她李妈妈,可叫我杨叔叔,这就不合情理了。后来,我们就叫他杨爸爸了。
前几年香港报纸上说,邓小平同志的孩子叫杨尚昆同志“杨爸爸”,说明他们两家的关系不一般。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那时中南海里家庭关系比较近的这些孩子都叫他杨爸爸。当时在中南海里,我们称呼比我父亲年龄大的人叫伯伯,称呼比我父亲年龄小的人叫叔叔,例如叫毛主席“毛伯伯”,叫周总理“周伯伯”。惟一例外的是叫朱老总“朱爹爹”,是跟着李讷叫的。
王光美:少奇同志平反的时候,尚昆同志还在广东省委当书记。他主动组织了一个写作班子,专门请了北京的有关同志参加,写了怀念少奇同志的文章。1988年少奇同志诞辰90周年的时候,在湖南少奇同志的家乡,建树了少奇同志的铜像。尚昆同志那时是国家主席,亲自去湖南主持了少奇同志铜像的揭幕仪式。1998年少奇同志诞辰100周年,尚昆同志又组织人写怀念少奇同志的文章。这篇题为《卓著功勋,彪炳千秋——为少奇同志一百周年诞辰而作》的文章,后来在《人民日报》发表了。
本文摘自《书报文摘》2007年第35期,作者:书报文摘编辑部,原题:《杨尚昆与刘少奇一家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