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李鸿章与“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缘分--国家史册
有关德国著名"铁血宰相"---俾斯麦功过的争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就没有停止过。时过境迁,俾斯麦毕竟在德国历史上是一个重要人物。德国议会通过决议,在俾斯麦的家乡福里德里斯鲁(Friedrichsruh),为他建立纪念馆。
对俾斯麦褒贬不一
俾斯麦(1815-1898),是德国著名的"铁血宰相",一个铁杆的保皇派。他曾任普鲁士王国首相,发动了丹麦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1871年,他帮助法国政府镇压巴黎公社,在国内镇压工人运动,把分散的各邦统一起来,最后成立了德意志帝国,并扶植威廉一世为皇帝。对其评说,见仁见智。
中国一些史学家最近在整理清朝史料,引起了德国汉学家的重视。德国史学界对李鸿章当年访问德国,以往着墨不多,现在从俾斯麦私人档案库里找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资料。据说,中国驻柏林大使馆曾表示过兴趣。
李鸿章仰慕俾斯麦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据说,这是李鸿章1896年6月访欧时写的一首诗,好像他当时有很多难言之隐。1870年,他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管清廷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洋人都把他看成宰相。其实,李鸿章是汉人,出头之难事由他来办,权力又有多少,那就天知道了。
李鸿章曾于1896年6月3日,在莫斯科和俄外交大臣罗巴诺夫签订了《中俄密约》,允许俄国军舰驶入中国各个口岸,并允许俄国在黑龙江、吉林修建铁路。
李鸿章当年6月中旬到德国时,要向德国购买军火,并且访问俾斯麦,想学习强国之道。他在亲笔信中写道:"仰慕毕王(指俾斯麦)声名三十余年,今游欧洲,谒晤于非得里路府第,慰幸莫名。"
关于对李鸿章的褒贬,一些人认为,李鸿章对社会也有过贡献,如19世纪60年代创办江南制造局、上海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是当时洋务派首领。从他和俾斯麦的谈话中,也可以知道,他很想在中国进行改革。不过,在他执政期间,清政府签订了不少丧权辱国的条约,如1876年与英签订《烟台条约》,1885年与法订立《中法新约》,1894年与日签订《马关条约》,1896年与俄国签订《中俄密约》,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尽管他只是执行者,但这些血淋淋的账,他也难辞其咎。
福里德里斯鲁庄园坐落在离汉堡20多公里的一个小城奥姆勒(Aumuhle),那里皆是漂亮的花园住宅,在林立的绿树之中幽静无比,怪不得俾斯麦退休后拒绝留在柏林,而愿意返乡安享晚年。
100多年以前,德意志帝国政府就已在庄园附近,为宰相专门铺设了一条直通柏林的私用铁道,李鸿章就是坐火车来这儿访问俾斯麦的。该铁道直抵宰相私邸,现在的纪念馆就是由过去的火车站改建的。最令中国参观者感兴趣的是纪念馆里展示的中国文物,如李鸿章给俾斯麦的亲笔信、俾斯麦和李鸿章的合影,当时报纸上的报道文章以及李俾两人谈话记录。
据历史学家记载,当时俾斯麦和德皇威廉二世因德国扩张殖民地事,意见相左,已经被罢官闲置在家几年了,养草种花,不问国事。李鸿章游欧来德,在给俾斯麦的信中写道:"毕士麻(指俾斯麦)相王阁下久挹,大名镇越海国,每恨东西睽隔,会晤无由,何期垂暮之年,忽有绝域之使,遂于并世,得接伟人,实为天假奇缘,自谓自行不负弟于六月十三号税驾柏林……拟于本月二十三号前赴汉倍克(指汉堡)海口游观,计二十五号返辔,顺道敬诣园居,稍伸积年景仰之成。李鸿章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