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漫谈中国古代的“击剑”与“舞剑”--中国年鉴
清代王树榖绘《学剑图》
击剑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用石头和兽骨磨成锋利的器具,用以猎取野兽,披荆斩棘,成为生存与生活的必需品。后来到了青铜时代,开始以铜铸剑,剑也成为征战、杀戮的武器。
剑在古代兵器中有“百兵之君”的美称。从历代出土的古剑来看,可以分为长剑、短剑、佩剑、刺剑、劈剑、三棱剑、雌雄剑等多种。剑自春秋时代直至西汉,都是战争中重要的冷兵器,但也用于平时的自卫防身。传说子路戎服见孔子,拔剑而舞之。同时,也相应形成了一种击剑、舞剑的理论和技巧,称为剑术。《吴越春秋》就记载了广为人知的越女论剑的故事。越女是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的无名少女,从小喜欢击剑,全凭个人的悟性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剑术,后来为范蠡所识,邀请她担任军中的剑术教师。越女曾在勾践面前阐述她的击剑理论,提出神形相应,动静互制,长于变化,出奇制胜等观点,得到勾践的赏识和器重。作家金庸正是根据《吴越春秋》的故事,创作了小说《越女剑》。
自汉代起,铜剑逐渐被铁剑代替,铁剑更为锋利,而剑的形式也渐渐定型。但在东汉以后,剑逐渐退出战争武器的行列,更多地转向自卫防身、随身配饰。它的技巧性和防身健体功能,乃至佩戴以示身份的作用都在日益加强,而善于剑术的人也颇受人尊敬。《史记》就曾记载齐曲成侯“以善击刺学用剑,立名天下”,而司马相如也是“少时好读书,学击剑。”
魏文帝曹丕也是一位击剑能手,从小学击剑,经历过许多名师指点,尤其后来在当时的击剑中心洛阳从师史阿,技艺大增。某次与奋威将军邓展等在宫殿上饮酒论剑,邓展不服,要和曹丕比剑,结果曹丕以娴熟的技巧和灵活的战术大胜邓展。曹丕也曾在他的《典论》中记述了学剑的心得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