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定安将军与“长白书院”--中国年鉴社
定安,字静书,京城满洲镶黄旗人,姓叶赫那拉。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咸丰三年(1853年)由文生员因捐输经费案内赏戴五品官职。同治五年,任吉林将军属下的伯都讷副都统,同年调任密云副都统,成为当时全国独当一面的四个副都统之一。同治七年一月,授绥远城将军,同治十三年七月病故,是六十八任绥远城将军中第五十七任,任期六年,乃为历任将军中任期较长的一位。
定安是一个比较开明又效忠当朝的封疆大吏。他在任绥远将军期间,做了好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如治安剿匪、植树造林、兴办学堂等,在当时声望很高,其中尤以在教育上的贡献最为显著。
定安将军爱惜人才,注重培养人才。他本人的文学造诣很深,笔墨功底尤佳,绥远城中央鼓楼第二层檐下正面中央悬挂的一块木质巨匾,上面所书的“帝城云裹”四字即为定安将军所书。
定安将军对教育事业倾其心志极为留意,同治十一年,督劝八旗官兵捐资兴建“长白书院”,满清学制,省有省书院,府州县各级亦都有书院,并设有专职官吏分管教育。当时其办学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人读书,另一方面是为了使人习礼。所以,学校位置大都与孔庙相关。如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旧城)南柴火市的土默特“启远书院”和孔庙建在一块儿;庆凯西侧,扎达盖河北岸的“古丰书院”和杨家巷的孔庙相距甚近。当时驻防在绥远城的满八旗仅有官学五所,占房十五间,皆在“将军衙署”内,另有满汉翻译学校一所。这种情况不符合清朝的统治政策。加之,当时的绥远城又有一所宽大的圣庙,空余之房屋颇多,这就为创办学院提供了有利条件。于是,定安将军对圣庙两侧的空闲房屋稍加改建,辟为“长白书院”的校址。当时有钱塘张曜曾将此事记之:“复汲汲焉筹资辟地,为国储才,一是管绅商庶,景然乐从。版筑即兴,宏工遂竣,命其曰‘长白书院’。其间东条之具,膏火之供,亦莫不筹之美备,核以订制,范以成规。”故八旗英俊,诵读怡怡。释甲胄而诗书,化干戈而礼乐,达到了“维持风化,辅翼升平”的目的。
书院经费,是以建院剩余的五千两银子“发商生息”来的。光绪三年,将军庆春又捐集巨款。光绪五年,将军瑞联加意文学,命归绥道阿科达春集商捐银四千两,充备费用。
书院创建之始,由八旗官员内选派协领经管,并请山长(院长)定“月考”之制:每月做课文四次,分为大课小课。大课为每月初三、十六两日;小课每月初八、三十两日。大课由将军亲自命题阅卷,小课由山长命题。考试内容分经史、论义、时务、条对等。考试方法或限日交卷送阅,或临时扃试。考试获得优胜者,奖以银两,或当众勉励。
光绪五年(1879年),将军瑞联将“长白书院”改名为“启秀书院”,每逢大课时他亲临书院,并为学生讲课,指导读书,可见当时这所学府地位之高。光绪三十年(1904年)“启秀书院”更名为“绥远中学堂”,请山西令德堂(山西大学的前身)的毕业生按其专长来此讲课,学生毕业后,该校合并到“归绥中学”,成为当时归绥地区的最高学府。
长白书院的藏书,多为四书五经、《四库提要》等。原来一直保存完好,藏书正面都盖有“长白书院”的院章。解放战争时期遭到破坏,1948年解放军围城,在倒库搬运中,除抢留部分书籍,其大部分被焚烧,留存下来的书籍大都流失于民间;文革动乱中,这些书被视为“四旧”清除掉了。
定安将军除建“长白书院”外,还立八旗义塾二十余所,严定课程,扶正学科,使归绥文风为之大振,士子感戴其功业,特在“长白书院”东北隅建祠以祀之。(张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