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行业成就 >
苏通大桥创造四项世界纪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2008年6月30日,苏通大桥[DaQiao]正式通车。这座位于江苏省东南部,连接南通和苏州两市的大桥[DaQiao],是交通部规划的黑龙江嘉荫至福建南平国家重点干线公路跨越长江的重要通道,也是江苏省公路主骨架网“纵一”————赣榆至吴江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JianShe]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
苏通大桥[DaQiao]的工程建设[JianShe]者们克服了复杂的气象条件、水文条件、地质条件和通航条件带来的影响,解决了河床冲刷、船舶撞击、结构抗风、施工控制等十多项关键技术[JiShu]难题,创下了四项世界之最,达到了中国桥梁建设[JianShe]的最高水平———
最大主跨(斜拉桥):苏通大桥[DaQiao]跨径为1088米;最深基础:苏通大桥[DaQiao]主墩基础由131根长约120米、直径2.5米至2.8米的群桩组成,承台长114米、宽48米,面积有一个足球场大,是在40米水深以下厚达300米的软土地基上建起来的,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入土最深的群桩基础;最高桥塔:苏通大桥[DaQiao]采用高300.4米的混凝土塔;最长斜拉索:苏通大桥[DaQiao]最长拉索长达577米。
科技创新是苏通大桥[DaQiao]工程建设[JianShe]的一项重要使命。苏通大桥[DaQiao]技术[JiShu]创新的定位是:在工程层面上,定位为突破世界级技术[JiShu]难题,实现斜拉桥千米跨越,安全、优质、高效地建成苏通大桥[DaQiao];在行业层面上,定位为依托苏通大桥[DaQiao],探索重大工程技术[JiShu]创新体系,培育企业创新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JiShu]成果;在国家层面上,定位为提升技术[JiShu]平台,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提高参与国际桥梁建设[JianShe]的竞争力。
根据这个定位,针对重大工程技术[JiShu]创新重在集成的特点,贯彻以我为主,自主创新与博采众长相结合的指导方针,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技术[JiShu]创新体系,包括以交通部、江苏省等为主的引导系统;以江苏省苏通大桥[DaQiao]建设[JianShe]指挥部为主的监督和管理系统;以两院院士和国内外高层次桥梁专家为主的咨询和指导系统;以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内外专业咨询机构为主的研究支持系统;以设计、施工等龙头企业为主的技术[JiShu]研发和应用系统。
这一体系充分发挥了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对现有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的发展,是对创新体系建设[JianShe]的一种探索。实践表明,这种体系对大型复杂工程技术[JiShu]创新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是行之有效的。
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苏通大桥[DaQiao]建设[JianShe]过程中,通过100多项专题研究、近30项省科研计划项目、交通部重大攻关专项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实施,建设[JianShe]单位成功解决了四大挑战和十大关键技术[JiShu],开发了3项新结构、1项新材料、4套新设备、9项新技术[JiShu]和新工艺,形成了千米级斜拉桥与多跨长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建设[JianShe]成套技术[JiShu]。
2006年7月,“千米级斜拉桥关键技术[JiShu]研究”被列为原交通部“十一五”重大攻关专项;2006年11月1日,“苏通大桥[DaQiao]建设[JianShe]关键技术[JiShu]研究”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咨询论证,正式确立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年12月29日通过了由科技部组织的鉴定和验收,鉴定和验收专家组认为本项目研究形成了包括千米级斜拉桥结构体系、设计方法、施工控制、综合集成管理等在内的建设[JianShe]核心技术[JiShu],体现了当代桥梁的最新建设[JianShe]理念和技术[JiShu]创新成果,支撑了苏通大桥[DaQiao]工程的建设[JianShe],并在后续多座大跨径桥梁建设[JianShe]和行业标准规范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对于推动我国现代桥梁技术[JiShu]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苏通大桥[DaQiao]的建成,有利于完善国家及江苏省干线公路网,加强苏南、苏北的交通与经济联系,增强上海的经济辐射作用,满足日益增长的过江交通量需求,减少对长江黄金航道的干扰,充分发挥长江航运优势,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今,6公里宽的长江惊涛拍岸依旧,但5分钟风驰电掣即可通过苏通大桥[DaQiao]横跨长江。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极大推进,为沿岸人民带来了便利、便捷和效益,更为南通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苏通大桥[DaQiao]建成以来,南通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连年位于江苏省前列,GDP逐年增长,2005年1472.08亿元,2008年超过2510亿元,跻身为数不多的GDP超2000亿元城市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