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人物 >
顾卓新的安徽事和安徽情--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
有胆有识 促科教文化事业发展
在安徽[AnHui]的近5年时间里,顾卓新有胆有识,始终重视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尊重关心人才,不辞辛劳地为安徽[AnHui]的经济社会发展办实事、好事。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国家百废待兴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作了重要讲话。作为安徽[AnHui]代表团团长的顾卓新,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有的人至今还心有余悸,不敢抓生产,不敢抓科研,怕别人说他走回头路。有的领导人对科技人员很不关心,很少接近,同科技人员之交淡于水。现在有一种说法,知识分子又翘尾巴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翘什么?受压抑十几年了,刚开了笑脸,有了点模样,怎么能说翘尾巴呢?现在主要问题[WenTi]不是这个,而是如何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为他们的工作[GongZuo]创造条件。”他还说,“党委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就要真心实意,不要打官腔”。为此,他提出:“要继续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凡是大学毕业、有专长的一律恢复干部身份,归人事局管;用非所学的,尽快调整,做到人尽其才。”他还当众表态:“凡是外省科技人员愿意来我省的,只要是需要的,同意调进,不受户口、编制的限制;只要是科研需要,又有可能,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物给物。”他的这个谈话在《人民日报》上刊出后,对全国都有影响。很多人来信询问,有的要求来安徽[AnHui]工作[GongZuo]。后来确实调进不少。
全国科学大会后,根据顾卓新的提议,安徽[AnHui]省委[ShengWei]在全国率先举办了领导干部科技讲座。1978年4月14日,顾卓新亲自主持了在省委[ShengWei]小礼堂举行的第一次省直厅局以上领导干部科技讲座。在省委[ShengWei]的带动下,全省掀起了学科学、讲科学的新风。为此,新华社7月26日发了专题报道《安徽[AnHui]掀起“科学热”》。
安徽[AnHui]有一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飞机专家丁善懿,被打成右派,下放农村[NongCun]劳动20年。顾卓新派了一辆小轿车,把他从农村[NongCun]接到城里,并立即对他的工作[GongZuo]和生活作了安排。蒙城有一个育种专家丁震亚,给省委[ShengWei]写信反映他做科研的情况和碰到的问题[WenTi],顾卓新看到后作了批示,并要求安徽[AnHui]日报社派记者去调查采访。后来,《安徽[AnHui]日报》上刊登了丁震亚事迹的长篇报道。这件事对科技人员鼓舞很大。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杨承宗向时任中共合肥市委书记的郑锐提出,想创办一所自费走读大学,这在当时是没有先例的。杨承宗征询顾卓新的意见,顾卓新当即表示大力支持[ZhiChi],并为杨承宗创办的合肥联合大学题写了校名。1980年10月11日,在这所大学的开学典礼上,他深情地说:“合肥联大这样的办学方式是大有可为的。当前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放宽政策,广开学路,改变过去在教育方面统得太死、卡得太紧的现象,不能抱残守缺,不能压抑人才。”并为之题词:“乐育英才,为国争光,大有作为,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