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人物 >
揭秘:陈独秀的感情世界 夫妻生活与父子感情--国家史册(2)
3.朋友之情
到武昌首义爆发时,陈独秀[DuXiu]已经结交了许多朋友,其中绝大多数是进步青年乃至坚定的革命者。陈独秀[DuXiu]与友人的关系,也构成了他的感情[GanQing]世界[ShiJie]的一个重要方面。
1911年春,陈独秀[DuXiu]写有著名的《存殁六绝句》,或述亡友的革命事迹,或赞颂健在者的文章道德,感情[GanQing]色彩十分浓烈。其中以“曼殊善画工虚写,循叔耽玄有异闻。南国投荒期皓首,东风吹泪落孤坟”(自注:存为广州曼上人,殁为同邑葛循叔)一首殿后,表明陈独秀[DuXiu]对于苏曼殊的友情更为看重。事实上,自1903年以来,陈独秀[DuXiu]似与章士钊交往最多,但在感情[GanQing]上却与苏曼殊最为相得。
陈独秀[DuXiu]与苏曼殊的深交,主要由于两人在思想个性和气质上有更多的接近相通之处。苏曼殊因特殊的家庭身世造成独特的品行,处世“不从流俗”,“凡委琐功利之事,视之蔑如”这一点很得陈独秀[DuXiu]的赞赏,也引为同调。“米庸 粧高阁鸣筝尘,羞为他人工笑频。终日欢场忙不了,万家歌舞一闲身”;“丹顿裴伦是我师,才如江海命如丝。朱弦休为佳人绝,孤愤酸情欲语谁”,这两首陈独秀[DuXiu]唱和苏曼殊的诗作,最充分地显示了这一点,而从苏曼殊当时赠陈独秀[DuXiu]的诗作如《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1909年)和《东行别仲兄》(1913年)来看,似乎也只有苏曼殊最理解陈独秀[DuXiu]当时曾有过的一度的寂寞、苦闷和感愤之情感。
陈独秀[DuXiu]当时与何梅士的友情也相当深切。1904年2月,何梅士不幸早逝,鉴于“梅士之立志与行事,由己知之亦详”,所以章士钊即自上海致函在芜湖的陈独秀[DuXiu],陈独秀[DuXiu]闻讯便回函章士钊说:“梅士之变,使我病益加剧,人生朝露,为欢几何?对此能弗自悲,哭诗一首,惨不成句矣。”写罢《哭何梅士》诗,陈独秀[DuXiu]仍不能忘怀亡友,所以不日又有《夜梦亡友何梅士觉而赋此》诗,沉痛地说:“此时相见不忍别,坐对惟有明双瞳”,“神州世度日益急,方以病亡为尔惜”。
在与其他友人的相处中,陈独秀[DuXiu]还显示了率直与宽厚的个性。如在日本,某日陈独秀[DuXiu]赴《民报》社访章太炎,“主客谈起清朝汉学家戴(震)、段(玉裁)、王(念孙)诸文人,多出于安徽、江苏,陈仲甫忽提到湖北没有什么大学者”,此话被坐在隔壁的黄季刚(侃)听得,出而大声驳斥说:“湖北固然没有学者,然而这不就是区区;安徽固然多有学者,然而这也未必就是足下。”面对这种抢白,陈独秀[DuXiu]只是“闻之索然,随即别去”,并没有反唇相讥。又如陈独秀[DuXiu]任教于杭州陆军小学时,初访沈尹默,“一进门,大声说:‘我叫陈仲甫,昨天在刘三家看到你写的诗,诗做得很好,字其俗入骨。’”应该说,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陈独秀[DuXiu]仍基本保持了这种率直宽厚的个性,诚如鲁迅所说:“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DuXiu]先生的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这方面还有一个显著的例子,即陈独秀[DuXiu]与刘师培的关系。刘氏此人在武昌首义前就有充任清廷密探之嫌疑,为革命党人所不齿。武昌首义后,不少革命党人即主张惩罚刘氏,陈独秀[DuXiu]鉴于他学有专长,曾以皖省都督府秘书长的名义与邓艺荪、李光熵等人联名致电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为之乞命。再后,陈独秀[DuXiu]任北大文科学长时,还延请学有专长的刘师培任教于北大,甚至“两人感情[GanQing]极笃,背后也相互尊重,绝无闲言”。
总的说来,陈独秀[DuXiu]是看重友情的,这是他作为一个政治[ZhengZhi]活动家最有人情味的地方,由此他就自然团结了一批友人,直至他后来处于政治[ZhengZhi]逆境和生活潦倒之时,就能够得到一些即使是政治[ZhengZhi]思想倾向不同的友人的真诚帮助。